第44章
第(2/2)节
这种想法如燎原烈火,烧得沈舒年不知所以。
而当他在一个宁静温和的夏夜里,发现方砚知不知何时搬出了一把凳子,独自一人孤单地坐在院子。对月独酌,对影成三,沈舒年恍惚之间,竟在此人身上看到了久违的思乡之情。
那天晚上他隐在暗处,看着方砚知的一举一动,没有现身打扰。方砚知一个人在月光下喝着酒水,寂寞地仰着脑袋去瞧天上月色,之后便安安静静地回到了屋内。
沈舒年无法回忆起当时心中所想,只觉心神激荡。自那时起他便大彻大悟,不再对父母家庭怨天尤人。
他所有的生活条件都离不开父母和家庭的支持。他之所以可以享受二十年的富贵人生,都是厚实家底带来的底气。第二天,沈舒年瞒着方砚知给家中寄去了一封书信,说明了自己现在的生活情况,让二位长辈不要忧心。
他仍记得这封家书最后的一句话,是时至今日,他依旧在追求的东西。他二十年的生活顺风顺水,却时常迷失在京都的富贵繁华之中。京都往来皆是权贵,久而久之,竟忘了自己究竟为何而活。
他说,他要先去看看众生,最后找寻自己。
方砚知的出现,给沈舒年展示了另外一种生活情境。安庆村里的农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似京都灯红酒绿,而方砚知也与他往常交往的狐朋狗友有着云泥之别。
第(2/2)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