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歌 第118节
第(1/3)节
第86章生辰礼
◎青玉小锁◎
从东宫回来第二天就开始下雨,秋雨寒凉,仿佛一夜之间入了深秋。
第二日一早安成回宫后,赵幼澄就闭门不出了,京中寂静,稍有什么动静都能引来别人的目光。
连方氏也只是让家中仆人送儿子到永嘉寺读书,自己闭门不出。
只是给她带了信,说了说最近身边人的近况,比如庆王妃几次欲进宫看皇后,都没能进去。
女眷们在私下里活动,朝堂上的动静终于消停了一些。
高关澄最后还是保住一命,因为康亲王赵沧回京了。并为高关澄求情,陛下最终松口,让他写了请罪的折子。
倒不是赵沧和内阁有什么交情,而是正好撞上了。
赵沧是陛下的堂叔,宗亲中的分量最重了,他不可能偏向内阁,但他要为陛下的名声着想。
赵晖也知道内阁大臣跪死在宣武殿前,本朝就没有这样的先例,高关澄若是死在宣武殿外,这骂名他是背定了。
无非是暴虐、残暴一类的指责之词,他不在乎。
可额赵沧回京一进宫就看到宣武殿前已经昏死在那里的高关澄,心中大惊。
一进养性殿面圣就劝了陛下:“臣进宫,见高关澄罚跪在那里。”
赵晖冷笑:“高关澄以下犯上,高家倒卖官粮,贪赃枉法,死不足惜!”
赵沧大约能知道陛下的恨意,在太子薨世时和陛下闹事。
但江南的高家已经死了不少人了。
“高家已经伏法,杀不杀高关澄都不影响此案,眼下杀了他也只是泄愤而已,意义不大,陛下还是不要担上这等恶名。还是留他一条命吧,就当是为太子积德……”
赵晖听着这话,木着脸不肯说话。
赵沧也不好强劝,只是提了这么一句,道理讲了,听不听就要看陛下自己的意思了。
良久后,赵晖拉着脸吩咐杨寿山:“打发人,把人送回去了。就说是王叔求情,朕就不计较他在太子驾崩时以下犯上之罪。望他好自为之。”
杨寿山应了声,悄然出去了。
赵沧听着陛下的意思,听得叹息。
陛下这是和内阁硬杠,半步都不肯退。
他要这等虚名做什么,陛下能和内阁缓和一些,将来才好辖制他们。
但这话,不好再多说了。
十月中旬竟然就下了第一场雪,她在雪后就感了风寒。
章嬷嬷抱怨她不知道爱惜身体,她自己也没办法,尽管自己已经很小心了,但还是躲不过去。
冯直半个月前已经收手,眼下江南一片死寂,孟廷元也于月底进京。京中的粮价已经降了,江南的粮价偏低,但这是暂时的,年后可能会稍微涨一些。
今年风调雨顺,算是个丰年,粮价大涨起来的可能不大。
冯唐信中说大概定下了。再就是等冬至后了,今年过年怕是不能北上。冯唐也饿知道她赌了全部身家,为了让她放心。
又在信最后说冯直年后等彻底结束后想去云南。赵幼澄心里才微微放心了,冯直大概是想去看看高崎,看看他到底被贬谪到了哪里。
她收起信,终于松了口气,这一整年她都过的提心吊胆。
她这边安静了,裴荀却察觉到有人操作粮价了。
起先户部的文书中写都很清楚,初到江南几乎是寸步难行,但从孟廷元到江南后,事情开始有了转机,一切顺利的不可思议,粮价一跌再跌,都是按照他们的预测发生的。
而那些江南大族手中甚至没有多少存粮,倒是粮商们都大肆屯粮,却愿意低买低卖。这完全不合常理,自古商人没有有利不图的。
肯定是有看不见的人操作着粮价,目前只能知道,对方并非恶人。
起初裴荀没在意,但等孟廷元到江南后,所有的事情一顺百顺,户部毫无阻碍。他这才起了疑心,而叶泓细心,将江南各地
第(1/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