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带着空间宠夫郎(种田) 第142节

第(3/4)节
生意,早晚得黄摊子。”

    小伙计在后头急得跺脚,眼见追不上后,又悔又气,口中嘟囔着骂道:“哪个汉子不偷腥啊,装什么正人君子?”

    抬头见那哥儿还站在屋中,没好气地打发下去了。

    林启出了门仍有些气恼,婆子没买成还耽搁了这许久的工夫,心里也骂了几句,又去另一家牙行看。

    也是赶巧了,这家牙行中有一个四十几岁的妇人,早年守寡后,带着女儿嫁给一商户做续弦,此后无所出。

    那商户前几年死了,元配留下的儿子不争气,品行不端,染上赌瘾,败了家业不说,还欠债累累。先将继妹卖给过路的行商做妾,后实在缺钱,又将继母卖至牙行。

    林启看那婆子年纪不算大,脸上却沟壑不平,很是凄苦。问了两句,应答还算妥当,又说做糕点的手艺不错。

    于是,林启问道:“那你可愿被我买下,到我家中做事?我家在乡下,现在人口少,只夫郎、我还有一个未满月的孩子,日子简单,你只做些洗衣做饭的杂事,白天帮着夫郎照看孩子就行。”

    虽说被卖到牙行后,落入什么样的主家由不得他们做主。但这婆子自来在城里过日子,若是看不上乡下日子,跟他回去后,只怕心里也嫌弃,做事难免不踏实,甚至还会对主家不恭敬。

    何安然性子好,又正是需人照料的时候,若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受了婆子的气,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趁早将这些说明了,这婆子若是想找更好的主家,他也不会强求。

    一旁的伙计也没插话,仍笑意盈盈地看着他们。

    那婆子闻言,抬头看了林启一眼,点头后,脸上带了些怀念:“我未出嫁时,娘家也在乡下。乡下的日子,我熟。”

    于是,林启花了二十两将她买下,这婆子姓周,林启便叫她周婶。

    之后去县衙过了手续,又花钱托牙行的人明日将她送到村里,他来时骑马,带着人不方便。

    因觉得这家牙行不错,林启又让伙计给他留意有腿脚功夫的护院,若有了合适的,只管去枣林庄找他,或是托人传个话也行。伙计自然愿意。

    事情都已办好,时至傍晚,林启便赶路回家了。不过出门一日,他心里就对家中的一大一小惦念不已。

    第145章正文完结

    林启买山的事办得顺利,除在官府花了三千两外,他又给了村里一千两银子。可关于这一千两该如何分配,就不太顺利了。

    有人说这钱该按户分,村里一共一百二十六户人家,每家到手近八两银子,是他们两年都赚不到的钱。

    也有人说该按人丁分,村里五百多口人,一人能分一两多,若是家中人口多的,一下子能到手十几两。

    还有精明的转转眼珠子,说该按汉子人口分,姑娘和哥儿早晚要嫁人,往后在不在咱村都不一定,就不用分了。

    此话一出,立刻被几个家里有姑娘、哥儿的骂了回去。

    “好你个老虔婆,自己家里六个汉子就说该按汉子分,好处都让你家占了呗。怪不得六个儿也没娶上一个媳妇,谁家眼睛瞎了嫁给你家去?”

    “就是,人家钱婶家里没汉子,可这么多年在村里本本分分,从没和人红过脸,咋的,这钱就和人家没关系了?人家就不算咱村的人了?可真有脸说这话!”

    那婆子被骂得不敢开口,可其他人又接着说道:“要我说,还是按人丁分好,人口多的多分,人口少的少分,最公道了。”

    “公道什么呀!我家大小三口人,才能分六两银子,够干什么?大牛家十八口人,少说也能分三十多两,三间青瓦房的钱都有了,凭什么啊?”

    “对啊,我家里的还都是青壮汉子,村里每年有个什么事,少不了他们出一把子力气,凭什么那些奶娃子和他们分的一样多?”

    “哎呦,村西许家的要生了,这生了算不算一口啊?”

    ……

    接连几日,这样的议论就没停过
第(3/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