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阿降临 第104节
第(3/4)节
部合金都取材于151号探险飞船的残骸。
李若白将肢解下来的残骸重新精炼,变成火箭发动机的原材料。反正要把装有e物质的空间跳跃装置取出来,也要把飞船残骸开个大洞。
就这样,四个人一天天的忙碌干活,直到把四个燃料盒全部装满,顺便给飞船聚变离子引擎加满了燃料后,楚君归就加入到三人的行列,开始组装火箭发动机。
又过了几天,四台新的火箭发动机已经组装完毕,空间跳跃装置也已拆卸下来,焊接在飞船上。原本的飞船周围只能塞下七台火箭助推器,于是楚君归将两台助推器绑成一台,直接塞到空位上,至于又凸出来一块,在试验体眼中毫无违合感。
然后再给那台空间跳跃装置加个整流罩,一切就完工了。
第二天,整整八台火箭助推器同时喷出火焰,滚滚浓烟在星球上形成不大不小的一个奇观,相比之下,离子发动机的幽幽蓝光完全被掩盖。
在一号行星上呆了八天之后,四人踏上了归程。
这一次李若白说什么也不肯再进盒子卧室,就跟楚君归一起呆在驾驶室。只不过到了第三天他就抵不住漫长旅途的无聊,特别是楚君归有一搭没一搭地回话。只要自己不主动说话,楚君归就能沉默一整天,对着窗外发呆。
李若白也不明白,这些看惯了的星空究竟有什么好看的。
第177章投机分子
实在架不住李若白的软磨硬泡,楚君归只好和他被动聊天。两人实际上已经很熟了,该聊的都聊得差不多了,李若白就开始聊历史,讲了许多盛唐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并且附加点评。
在他口中,事件本身都是扼要叙述,自己的点评倒是长篇大论。不过李若白在这方面的才情确实是高,点评往往一针见血,尤其擅长评价当时政策得失,以及重要人物的决断得当与否。就连楚君归这种对于政治一窍不通,历史只存在于数据库的家伙来说,也能听得津津有味。
就这样,待到一路返回二号行星时,这部盛唐演义也说得差不多了。
听到后来,楚君归也感觉到政治的作用和意义非小,哪怕是不以此为业,也有略知一二的必要。否则的话,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试验体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基本是一片空白,但听李若白讲得多了,有大量历史事实再结合李若白的点评,楚君归也勉强建立起了一个模型,这也是新功能组件的雏形。
他起初把组件命名为历史政治学,后来觉得不太对,又改为政治经济学,然后还是觉得不够全面,再改成《政治、经济与法律及社会和心理学兼博弈论》。
如此冗长的名字让试验体也觉得不妥,最后把有的没的一狠心全部删光,就留下政治二字,然后就觉得舒服了。
有了这个功能组件,楚君归过往下载的许多资料就有了归处,它们自动归入这个功能组件目录下,然后就开始漫长分析对比过程。随着越来越多的历史事件以及当代发生的重大事件被纳入视野,模型也慢慢从模糊变得更加清晰,界定也更加分明。
但在最初的顺利之后,试验体很快就遇到了问题。
按照李若白的说法,每一事件都有特定的起因,特别的环境,有限的选择,以及既定的结果。有些历史人物选择正确,比如说跟对了某位后来一飞冲天的贵人。也有很多人选择错误,例如瞎了眼跟潜龙作对。
所以有智慧的人,就是能够在复杂的历史长河中看清真正的大趋势,从而顺势而为,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大业。
这点楚君归赞同,也能够理解。
能够看清大势,自然就会做出正确的选择,正确的决定。而每个正确决定都会带来更多的资源,或是更少的损失,从而使决策者的地位上移,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理想状态,就是从不犯错,这是很容易得出的结论。
然后问题就出现了。
试验体很自然的想要找出一套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论,找到后再回放到
第(3/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