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64节

第(2/3)节
警看。

    民警顿时不说话了。

    在稍后的询问过程中,戚晚还描述了一些自己的所见所闻,包括安闲生前的表现。

    民警开始还神色如常,听着听着便面露古怪。

    直到再往后有医生为戚晚做出诊断,判定她有精神分裂并伴有一定程度的妄想症状。

    这种病大多会出现在性格内向,性情孤僻、敏感,比较极端的人身上。

    当然,病发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它需要漫长的过程铺垫,还需要一些外力的刺激。

    有些人个人意识过于强烈,或者有短时间内迅速增强的现象,精神难以负荷。还有些人,是他的显意识受到潜意识的错误引导,将现实与妄想混为一谈。

    戚晚觉得自己很正常,她甚至坚定地认为自己的认知和意识异常清晰,她清楚地记得一些事,还能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来。

    然而在医生看来,这就是她病症的表现之一,固执地认定自己“妄想”出来的事实是真的。

    随着治疗的进展,戚晚开始对自己认定的东西产生怀疑,她有点不那么自信了。

    从医学上来说,这是好现象。

    医生说她年轻,恢复快,很快就能自己独立分辨事实与想象。

    戚晚却只觉得“自我怀疑”这样的特点,一直伴随她到现在。

    加上余钺是做刑警的,不轻信口供的原则也被他带入到生活里,戚晚和他在一起,有时候会觉得有趣,有时候又会觉得他们像是一对神经病,一个怀疑自己,一个怀疑他人。

    再说眼下。

    戚晚将第一张卡片抽走,露出第二张。

    第二张卡片中间写着四个字:男性死者。

    作为悬疑小说前期的思路梳理来看,这再正常不过。

    只要涉及命案,就说明有人死亡,不是男人就是女人。

    戚晚见了却抽动了一下眉尾的肌肉,眼前再度闪现出之前就出现过的画面。

    两个男人,一个倒在血泊中,一个躺在沙发上,他们都已经奄奄一息,而她就抱着膝盖坐在旁边。

    这又是妄想吗?

    戚晚拿起笔,在“男性死者”旁边补了一笔“x2”。

    两名男性死者周围大片留白,这里还有许多社会关系待补充。

    还有他们为什么遇害,作案动机是什么,为什么要选择这种作案方式,等等。

    戚晚将第二张卡片也拿到一边。

    到了第三张卡片,这就涉及到新小说《来自黑夜的救赎》的基本主角设定。

    ——叶家四姐妹共同犯罪,为什么呢?

    思路梳理:亲情应该是主导原因之一,四姐妹之间有着十分深厚的羁绊。即便有人并不愿意参与,却因为无法割舍的情感和血缘关系而被迫入局。在主动性上应该有个明显区分,有人牵头,有人被迫,有人收拾残局。

    ——四姐妹多大年纪,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

    答:如果是在一二线城市,一家四个孩子不太合理,这涉及到计划生育。所以应该发生在小地方,三线城市以下,孩子是偷偷生的。南方一些小城市有很多类似的事,而且连着生了四个女孩,多半有重男轻女的原因。

    ——四个女主不同职业,一个光鲜亮丽,一个职业自由,一个精神富足,还有一个职业高尚。

    初始设定:演员、记者、小说家、法医。

    演员,职业演员,偶像。

    戚晚脑海中很快浮现出原型的模样,就是黎湘。

    再没有人比她更适合了。

    至于记者。

    说实话,戚晚已经不太记得辛念的模样,她翻找旧物时找到一些高中时期的春游照片,在里面看到未成年的辛念。

    那时候的辛念笑容最灿烂,她的眼睛很亮,似乎对未来充满了期望,对自己充满了期待。

    还有小说家。

    戚晚比作自己,或者再加上母亲安闲——一个沉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