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99节

第(3/4)节
气。”

    李琰:“应该有一些无法面对的事情,不然为什么要舍弃过去呢?只有不好的东西我们才想扔掉。我想姐姐这个角色你们还是要深挖一下,我听到的比较单薄。”

    黎湘自嘲地笑了,嘴上半真半假地说:“你的感觉是对的,我也觉得很奇怪,找不到立足点。难怪我没法入戏。”

    李琰:“反过来讲,妹妹这个角色就是强迫姐姐面对过去的,让这种情绪拉扯变得更尖锐。姐姐过得好,反衬出妹妹的惨,人性在这种情况下会映出很多面,很值得挖掘。希望我的意见对你有帮助。”

    作者有话说:

    这章说的内容可能一些童鞋无法理解。

    人的心理就像是个黑洞,挖下去的部分是精神上的缺失,物质是填不满的,而且越是想要靠物质填满,觉得钱可以治愈一切,到头来会发现黑洞越大。不过这种体会是要在特别有钱之后,这时候就会觉得困惑、无力,不明白为什么什么都有了,还是缺了什么,怎么这么难受,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在以前的文里举过一个例子,是我生活里听到的,一个关系很好的朋友跟我说的她的女邻居,女邻居现在过得非常好,在北京也是那一小撮里生活优渥的人。

    但女邻居跟我朋友说过一句话,意思是:我现在虽然吃穿不愁,但我一直都记得小时候穿不上鞋的日子,在我心里,我永远都是那个没有穿鞋的人。

    红包继续

    第81章

    第十二年秋

    连续三天,黎湘都在和制片、导演讨论剧本和角色,因是初次合作,她又从女一号晋升为投资人,这种过于敬业的探讨搞得两人都有点懵,私下里还打听问,黎湘一直是这样的吗,怎么以前从没听说过?

    后来两人得出结论,大概是因为黎湘电影资源少,一直在剧圈游走,好不容易抓到一部故事扎实的电影,又有得奖机会,所以要铆足了劲儿一举拿下同类标杆。当然这想法虽然好,野心也很大,但未免有点不切实际了。

    导演和制片都怕黎湘太过使劲儿,万一搞错方向,岂不是越跑越远,于是私下里就找到杨隽带话。

    杨隽也不好解释黎湘为什么这么上心,说实话他也是吓一跳,将话委婉地带给黎湘之后,黎湘反应了一下就明白了。

    黎湘:“他们是希望我放松些,平常心,不要一头热,老老实实拍完了,做足自己的部分就够了,对吧。”

    杨隽干笑两声:“现在的剧本改动是有点大,档期可能要延长,全剧组都挺焦虑的。”

    黎湘没接话,这三天讨论剧本和人物她已经浪费了不少唇舌,制片和导演一个比一个茫然,来自他们身上的焦虑她也能感觉到,一个是因为档期和因为延期所带来的各种后续麻烦,另一个则是因为这明明是导演的艺术,拍电影导演最容易出头,怎么却被一个演员压制成这样。

    《远山》的导演名气不大,熬了很多年,有几部作品但都不红,加上电影圈论资排辈的现象严重,就算发生过因一部电影一炮而红的现象,也是极其罕见的——多少年才出一个。

    黎湘在剧圈很圈粉,妥妥的一线花旦,但剧圈跳到电影圈是一件很玄学的事,多少女明星在这里摔跟头,无论剧圈多火,到了电影圈都像是个新人一样得从头学起。

    运镜和演法都变了,表情控制不到位的在剧里还能混过去,到了大屏幕中就无所遁形,什么毛病缺点全都会无限放大。

    就因为黎湘和导演的“尴尬”磨合,制片夹在中间越发坐立不安,一边要劝说导演“忍气吞声”,多听听黎湘的意见也没错,毕竟现在提出来的都是正确的,一边又不停地将压力转给杨隽,将杨隽视为拉住黎湘不要太放飞的唯一稻草。

    至于黎湘这里,她有些感觉很矛盾,自己也说不清,或许她是想借这部戏多释放一些情绪,而且这大概是她演艺生涯中唯一一次机会。

    许多人都认为,她还年轻,她很红,她要什么机会都能有,错过一部戏还会有下一部
第(3/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