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37章

第(1/2)节
    此番东坡归来,逐渐开始处理朝中政事,他十分勤恳,在东府之中也日夜梳理自己的治淮策。需要书写的字多了,他在黄州淋雨落下的风湿病犯了,手痛得抬不起来。不得已,他让弟弟去帮自己寻个抄写的小史。

    苏辙也是大忙人,哪有功夫亲自去找,于是便托了老友孔祭酒来办。第二日,孔祭酒推荐的人来了,此人名唤高球,倒是个能干的年轻人,写了一手好字,让苏家兄弟也十分欣赏。关键是他十分乖巧听话,很是惹人喜爱。

    于是苏轼便留了他在自己的书房里,每日伴着他处理政务。闲下来,苏轼也会教他点东西,或是指导他的书法。

    时间一天天过去,到了八月中旬,苏轼回京也有段时日了,东府门庭若市的境况总算好转了些许,苏家兄弟也终于能得一丝清静。

    这一日是九月初五,休沐日。苏家兄弟本打算约上好友几位把酒言欢,却不曾想上午刚收拾停当,东府下人就递上了拜帖。

    二郎、三郎,曹国长公主携夫君韩驸马都尉前来拜谒。无限好文,尽在海棠书屋

    无限好文,尽在海棠书屋

    苏辙一下站了起来,忙道:还不快请进来!

    皇家公主竟然来拜访,这可是贵客,子由,你认识?苏轼问。

    何止是认识,兄长也是晓得的,我在信中与你提过,六年科举时真正的状元之才韩忠献的六公子韩嘉彦。若不是他尚了公主,这一身才华,恐怕又是下一个章子厚呀。苏辙笑道。

    哦,原来是他。韩公的六公子,哎呀,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苏轼笑着抚须道。

    说话间,韩嘉彦已然携赵樱泓联袂而来,一眼见到大小苏学士,二人克制住兴奋的心情,双双揖手见礼:

    见过大苏学士,小苏学士。

    长公主、韩都尉万万不可,这可真是折煞我兄弟了,哈哈哈哈苏轼立刻还礼,爽朗笑道。苏辙亦笑着还礼。

    韩嘉彦和赵樱泓打量眼前这位鼎鼎大名的文坛领袖,一身素雅的月白襕衫,头戴他最标志性的东坡巾,身材高大以至于微微显得有些佝偻,因着已然上了年纪,多年的磋磨岁月,已让他须发斑白。但他双眼晶亮,声如洪钟,面如冠玉,朗逸非凡,也确然是她们想象之中的苏子瞻其人。

    他的容貌与其弟苏辙有六七分相似,但他明显比苏辙更高大健硕,相貌也更魁伟,也不知是否是因气度非凡所衬。

    在下与小苏学士早已见过,久仰大苏学士之名,一直无缘得见。今次得闻您回京,我与娘子等了好久,一直到现在才终于排上了入东府的队,可真是太不容易了。韩嘉彦摇头笑道。

    哈哈哈哈哈,韩都尉此话,真是让东坡感到汗颜啊。快请坐,快请坐。在弟弟的府里,东坡也是一副主人姿态。立刻便有侍从上前来,为韩、赵沏茶,奉上茶点。

    我字师茂,大苏学士直接唤我字便可。就像小苏学士一般,我是晚辈,应当如是。

    苏轼看向弟弟,苏辙点了点头。他心知今天韩嘉彦与赵樱泓是专程来拜访苏轼的,故而甘做陪衬,笑着安安静静坐在一旁品茶。

    即如此,二位也请唤苏某的字号罢,莫要显得生分了。

    东坡先生见笑,樱泓早些年见过您一回,不知您是否还记得,当时我还是个十岁的小女孩。赵樱泓笑而开口。

    当然记得,苏某实不敢忘啊。那会儿是元祐元年,我自蓬莱归京,任礼部郎中。有幸与长公主见过一面。苏轼回忆道。

    赵樱泓道:多年未见,东坡先生依旧神采飞扬,近些年您在杭州做实事,有目共睹,官家与我提过,国朝需要您这样的大儒,才能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

    苏轼眸光一闪,苏辙饮茶的手也微微一顿。随即苏轼摇头谦逊道:

    苏某已经老了,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这可不像是东坡先生会说出来的话呀。赵樱泓道。韩嘉彦回首看了一眼赵樱泓,赵樱泓对上她眸光,心中微微一沉。

    苏轼似是
第(1/2)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