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18章

第(1/2)节
    那皇帝的病,到底是意外,还是……

    上官文不敢多想,他连忙行礼,“恭贺殿下,铲除了乱臣贼子,还朝政一片清明!既然已无内患,自当解决外忧!西北若有战事,臣愿举荐犬子,随大军督察。”

    督察,是大庄文武分治下的产物。

    文官对武官非常不信任,因此每逢大战,朝廷都会派一名六品以上的官员随着大军走,随时给朝廷传消息,此位置就叫随军督察。

    这个官职很临时,一般都由翰林院的官员去,一边走一边记录,等回来之后,打仗内容还要编辑成册,作为史料封存。

    工作量不轻,人身安全很没保障,大军赢了没他功劳,输了他跟着被罚,向来文官都不愿意去做这个苦活儿。

    第84章朝会

    上官文此举,显然是在向谢秋莳示好。

    谢秋莳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人情冷暖便是如此,以往她贵为太女,站在上官文面前,也不过是个普通的小辈,甚至还不如魏王重要,上官文对她的态度,疏远大于亲近。

    即便是让庶子来投奔她,也不过是各处下注的结果,并没有打算举一族之力,来帮她夺位的意思。

    可是现在,她成了皇帝,上官文的态度一下子就变了,从原本的疏远,变成了现在的谄媚。

    是的,谄媚,虽说谄媚隐藏的很深,至少从表面上是看不出任何问题,但是谢秋莳依旧感觉到了,上官文在讨好她,准确来说,是在用实际行动向她示好。

    上官文如此,周家又会如何呢?

    谢秋莳突然有些好奇了起来,到如今,她不会再对周家,对亲情有什么执念了,可她还是想得到一个答案。

    至于上官文的提议,谢秋莳只说之后再看,这个督察之位并没有上官文想得那么鸡肋,她想要在边关动一动手脚,让这场战斗打得更值,自然不能让督察之位坐一个,和她无法心意相通的人。

    宫中的旨意很快就下发到各处,连带着一起传开的还是明成帝病重,传位给太女,太女继任新皇的消息。

    以及魏王心怀不轨,被新皇赐死的消息。

    前者令人恍惚不已,没想到太女的位子才设立没有一年,明成帝就不行了,他们就要迎来女皇了!

    后者则让人们不敢多语,关于魏王究竟是怎么死的,大家心里都有数,沈灼灼当街枭首,这种行为根本瞒不住,私底下大家都传疯了,只不过也就仅限于现在了。

    等百年之后,或许还会有两句野史流传,正经的史书上,记载的内容绝对是谢秋莳公布天下的魏王的罪名。

    人们议论了一阵皇家的事后,便闭口不言,皇家的热闹可不好看,一不小心就能让他们说话的脑袋搬了家,不如去议论一些别的内容。

    比如说,新皇还没举办登基大典,边关的战乱一直没有平息,以及新皇走马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提拔了好几个女官。

    不过那些女官都没有正儿八经参与到朝廷政务中来,这些女官和沈灼灼不一样。

    新皇另设了南北两宫,这些人好像都是用来监察天下的。

    有人分不清两宫和御史台之间的不同,明白此事的人就讲解给他们听,听完后,老百姓倒是没什么反应,南北宫监察天下百官,又不是针对他们,如果他们有门路,能将自身遇到的不平之事告知给两宫人员,或许还能为自己争得一个公道,岂非大大的好事!

    就是官员们脸色难看了起来,两宫针对的就是他们,联想到之前栽在谢秋莳手里的上官清和司马庆,他们突然就明白了这两宫到底是干什么的,对他们的威胁有多大。

    同时也明白了,这位新皇和原本的明成帝,可是截然不同的角色,她手上的屠刀一点儿都不钝,手起刀落,每一刀之下,都是滚滚掉落的人头。

    外面的人议论纷纷,朝廷内部的声音也一直没有停下,所有人都在静待事情的发展,想要摸清楚这位新皇究竟是什么脾气。

    与此同时,边关也乱
第(1/2)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