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35章

第(1/2)节
    刺史府户曹的书吏全体出动,张浑又从城里大户家里借来了几个能写能算的管事的。

    本来这些事情都推进的不错,但是张掖城外突然闹起了匪盗。

    这群自称是麻匪的蒙面匪徒,来无影去无踪,每次都是趁着书吏一出城,立刻就会被麻匪袭击。

    可是这些麻匪也不杀人,抢劫光了书吏身上的财物,就会把他们脱光衣服放回来。

    弄了几次之后,户曹的书吏渐渐都不肯出城了。

    张浑只能上报吴处道,吴处道发了火,调来城外的骑兵护卫书吏出城。

    可没想到才出城半日,又被这帮麻匪劫了。

    张浑苦着脸说道:“姐夫,连马场的土地都没清丈完毕,更不要说后面的地了,您可要拿拿主意,张掖城的大户们,可是催了我好几次了!”

    吴处道冷静下来说道:“甘州的治安良好,再说了哪里有匪徒会专门劫官府的队伍的?肯定是有人蓄意阻拦改马为桑!”

    张浑也点头说道:“姐夫,我听说那个马三郎串联百姓搞了个什么互助会!我早就说那家伙是个反贼,当时就不该放了他!”

    吴处道说道:“擒贼先擒王,你传我的命令,让城外的骑兵全营出动,给我好好扫荡宜禾里!只要找到马三郎袭击官兵的证据,这次就是建宁王来了,我也要斩了马三郎全家!”

    第一百八十四章兵匪

    吴处道看着自己的小舅子,恶狠狠的说道:“你跟着骑兵一起过去,如果宜禾里的百姓胆敢反抗,就给他们扣上谋反的罪名!”

    吴处道也是心狠手辣,河西节度使府改马为桑的期限是三个月,这包括了丈量土地,平整土地,改种桑苗和出售土地这些过程。

    甘州的马场最多,土地也最是丰饶。改马为桑的消息刚刚公布,就已经有不少豪绅带着钱来了张掖城,争相等购买桑田。

    如今的丝绸价格一日三涨,中原的战事虽然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但是几场大战之后,中原的丝绸肯定又要赏赐给有功的将士。

    凡是对丝绸贸易有所了解的商人,都明白陇右近三四年都没有稳定的丝绸供应。

    西域的商人看到了巨大的商品缺口,丝绸的价格一日三涨。

    如今张掖市面上的丝绸收购价格,已经比安禄山叛乱之前涨了三倍。

    而且丝绸价格还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涨着。

    拜占庭帝国和大食王国都是历史上少有的平稳时期,贵族阶层的消费能力日益巨大,对东方的丝绸非常的渴望。

    大食商人蜂拥进入陇右,争抢所剩不多的丝绸。

    丝绸是金蛋,那么桑田就是下蛋的金鸡了。

    这些马场都是上好的土地,种上桑苗肯定能活,再从江南买上一些织工过来,在陇右产丝绸直接去卖,肯定能够大赚一笔!

    有了这个预期,酒泉、张掖和武威的刺史府,都在大力推进改马为桑,吴处道的案头已经堆满了信件,这些都是闻风而来的达官贵人写来的信,都是想要在张掖求购土地的。

    吴处道也是逼得没办法,张掖城外的骑兵属于河西节度使掌控的兵马,但是吴处道作为甘州太守,也是有权力调用骑兵的。

    张浑虽然有些害怕出城的,但是他也被张掖城内的大户逼的没办法了,所以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手持吴处道的军令,张浑来到了城外的骑兵营中。

    唐初的骑兵,都是从良家子中招募的府兵,这些府兵平日在田里劳作,到了农闲的时候进行军事训练,定期还要接受朝廷的征召去执行宿卫、戍边和打仗的任务。

    但是自从唐高宗时期后,因为边境战争的日益频繁,府兵制度的根本—授田制度又受到了破坏,要求自备战马和武器的府兵越来越难以为继。

    甚至在陇右这样战马多的地方,都招募不到能够骑马打仗的良家子了。

    从上皇的开元年间开始,陇右开始以募兵和征兵的办法代替府兵。

 
第(1/2)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