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第(2/2)节
有的人说若不是韩信感念刘邦的恩德,没有同意项羽的三分劝说。或者韩信野心大一点,听了蒯通的话,也许天下就三分了,刘邦得不到天下。
说这话的人一定不了解刘邦。
没有韩信,刘邦确实不一定能打赢项羽。但是只要韩信在刘邦的麾下,三个韩信都不是一个刘邦的对手。
韩信手中权力最巅峰的时候在灭齐之后,手中雄兵十万,带着灭魏、徇赵、胁燕、定齐的威势,向刘邦讨要假齐王。
世人大多只是知道,刘邦气得跳脚,多亏了张良、陈平暗中踩他的脚,压住了他的火气,向韩信妥协。却不知刘邦妥协之余,还给灌婴、周勃写了信。
然后灌婴、周勃直接带兵南下,对项羽进行了包围,根本就没有理会自己的上司韩信。
灌婴、周勃这一走,韩信手中的兵,直接少了一半。
封齐王,是刘邦的施恩。写信调走灌婴、周勃。是施威,告诉韩信权力我可以给你,也收得回来。
刘邦妥协是为了击败项羽,而不是惧怕韩信。
很多人搞错了这一点。
刘邦三番四次的轻易从韩信手中夺权,为得是什么?
他知道韩信厉害,根本就不给韩信建立自己班底的机会。
韩信手下的大将曹参、灌婴、周勃、张耳,哪一个不是刘邦的铁杆?
韩信但凡敢说一个反字,曹参、灌婴、周勃、张耳他能调动哪一个?
第(2/2)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