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14章

第(1/2)节
    内室的光线有几分昏暗,郭嘉不曾点灯,背朝房门骑坐在一只箱笼上,面朝卧榻,身子微微向前倾,似乎在专注地看什么东西。

    也亏得他清瘦,要是换一个胖一点的人这样骑在箱笼上,估计箱笼已经被压塌掉了。

    荀彧放轻脚步,走到郭嘉身侧,只见卧榻上平铺着一套崭新的深衣曲裾,不过看花纹和样式,是好几年前流行的款式,早已过时。显然不是新裁的衣裳,而是保存的非常好。

    这套深衣的绣工委实很一般,但胜在针脚细密。郭嘉看着看着,忽然伸手轻轻抚过衣裳的衿口,脸上冷凝的神色蓦然一松,渐渐变得哀戚,眼眶也开始发红,像是沉浸在什么回忆中。

    这套衣裳显然和郭母有关,东西还保存得那么完好,斯人已去,物是人非,生死两茫茫,郭嘉是在触景伤情?

    荀彧不知道要怎么安慰对方,一种非常疼惜的念头促使他做出了一个不太像他的举动:他抱住郭嘉,有些强势的、一把将郭嘉的头按进自个儿怀中。

    郭嘉猝不及防地被按头,眼前一片黑,挣扎了一下。

    荀彧压得更紧,柔声说:“别动。”

    可能是视线遇到阻碍,看不到的原因,郭嘉的嗅觉变得异常灵敏,他闻到荀彧身上掩盖在熏香之中的淡淡体香,嗅着对方胸口熟悉的味道,前额触着对方强有力的心跳,慢慢放松下来,什么也不去想,就只蜷缩在这个让他安心的怀抱里。

    除夕前的两三天,府上全员扫尘除秽,清洁庭户。这和后世年前大扫除的习俗是一样的。

    要是搁在太平年月,这时节还要回家乡,扫墓祭祖。

    然而,上一任颍川太守李旻被董卓的部将俘虏,让董卓扔进大铜鼎之中,直接活活烹煮了。这些年,颍川郡都乱哄哄的,乱兵流寇盘踞,想要回家乡祭祖,除非带一支军队随行,才能保证安全,这样劳师动众,显然不太合适。

    郭嘉想了想,抱上小奕儿,在正堂的两楹之间,对着祖宗牌位跪拜行礼,奉上祭品。

    闭上眼,依稀仿佛还能看到那个曾经除了都城洛阳之外,大汉最繁华的城市。私学盛如林,士子多如云。连酒肆中卖唱的倡优,都会唱诗三百。

    “奕儿还没去过颍川吧,明年这时候,我带你回家乡扫墓。”

    郭奕扬起小脸,亲了郭嘉一手口水:“阿翁的家乡,奕儿的,明年回……回。”

    胡昭时常把自家徒弟唤作“小懿儿”,司马懿抗议过一段时间,后来习惯了。

    这一天,他们师徒带着屠苏酒和家乡风味的肉干,去拜访郭嘉,宾主双方正在厅堂里闲聊,屋外有人喊了几声“小奕儿”,司马懿下意识答应一声,屋外仍然继续呼唤“小奕儿”。

    司马懿循声走出厅堂,就看见一个披着羽衣、瞎一只眼、头顶有一撮白发的老道士,正拿着一把糖果,试图引诱一个一岁多的小娃娃,小娃娃不肯过来。

    老道士揪着胡子,微微有点惆怅地把糖果塞到司马懿的手里,说:“小奕儿不上当,这糖给你吃吧。”

    司马懿:“……啊啊啊!”他以为托在掌心的是一颗糖,再看第二眼,却变成一只毛茸茸的大蜘蛛。

    这时,郭嘉被尖叫声惊动,出来看发生了什么事,左慈怕挨收拾,又把蜘蛛调换成糖果。

    郭嘉:震惊,未来三国著名的政治家、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的司马懿,少年时期手托一颗牛奶糖,站在别人家中庭里哭鼻子尖叫,还发抖。

    几个同乡都没回颍川,相约除夕一起守岁。

    荀彧那里规矩多,戏璕强烈要求就在郭嘉的府上辞旧岁,迎新春。并且付诸行动,麻利地搬进郭府,占据西厢。

    郭嘉抱着手炉,躲在暖阁里看竹简。戏璕就牵着小奕儿,在门口指挥家仆更换桃符,贴上神荼和郁垒的彩色画像,神荼和郁垒这对捉鬼兄弟,相当于汉朝的门神。

    等小奕儿去睡午觉。戏璕这个闲不住的,又去捣鼓椒柏酒。

    
第(1/2)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