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第(1/2)节
可当何远征的律师开口向他提问,他才知道一切都只是刚刚开始。
“案发当天,袁大海的笔录是谁记的?”姜郁问。
“是我记的。”王硕如实回答。
“谁负责跟他核对签字?”
“也是我。”
“你核对笔录的时候,何远征在做什么?”
“他说要跟家里人打个电话,就出去了。”
“所以只有你和袁大海两个人在办公室里,是吗?”
“对。”
“袁大海为什么没在笔录上签字?”
“他看了一会就说自己头晕眼花的,看不进去,想休息,就没签。”
“然后你就打了他?”
“我没有!”王硕本能地否认,音调骤然提高,“我没打过袁大海!”
“那你对袁大海做了什么?”
“我……”
王硕一时语塞。
他本以为自己不过是何远征的“从犯”,律师一连串的问题却明显在告诉法官,何远征对他所招供的罪行并不知情。
他不知道事情怎么一步步地演变至此,姜郁也没给他太多的思考时间,而是继续追问两人当晚的值夜安排、谁先发现袁大海身体不适,以及四点至六点的这段时间他在做什么。
回答变得愈发困难,王硕几次开口又哽咽停住,想到母亲此时还坐在旁听席上,在他每一次的回答过后愈发失望,男人终于情绪崩溃,痛苦低吼:“我不知道,不是我,我不知道……”
现场又一次陷入混乱,余薇和程烨几乎异口同声:
“审判长——”
“审判长——”
“肃静!”审判长用力敲击法槌,重新看向王硕,“被告人王硕,本庭再向你确认一次,你是否还自愿认罪认罚?”
压抑已久的情绪在这一刻如洪流般突然爆发,王硕埋头趴在面前的桌板上失声大哭,“我没做过,我不认罪……我是被冤枉的!”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需以当事人自愿为根本前提。
由于王硕当庭临时改口,撤回此前的认罪表示,辩称自己没有刑讯逼供、不构成犯罪,检方也只能临时调整庭审策略,将举证的重点放在袁大海的死因分析上。
下午庭审继续进行,为袁大海作出第二次死因分析报告的鉴定人岑某出庭,接受辩方质询。
“岑老师您好,”姜郁率先开口提问,态度恭谨有礼,“您的鉴定结论认为,‘长时间固定体位、寒冷、饥饿等外来因素和袁大海本人的心脏病变共同参与了死亡过程,其中外来因素起主要作用,心脏潜在病变起辅助作用’,这点我还是不太理解。”
她顿了顿,进一步阐述疑惑:“一般情况下,我们看到的尸检报告当中会描述死者受到了哪些伤害,有的的确非常复杂,但是不论伤害形式有多复杂,最后致死的原因如果能够查清,一定是很明确的,不会既是烧死又是中毒而死。那像本案被害人的这种情况,您认为到底是冻死、饿死、还是心脏病变而死呢?”
鉴定人五十来岁的年纪,头发斑白,脊背笔挺,语气态度之中透着股不容质疑的冷傲:“我觉得我的意见已经写得很清楚了,外在因素诱发了心脏病变,最终导致死亡。”
“也就是说,最终致死的原因还是心脏病变,对吗?”
“你不用跟我玩文字游戏,”岑某似是见多了巧舌如簧的律师,顿觉反感,情绪抵触,“我说了,这些都是他的死亡原因,不只有心脏病变。”
“那好,我换一种问法。”姜郁并不在意对方态度,重新组织问题,“您是如何判定死者生前挨饿的?”
显而易见的答案。
“这点报告里也写到了,”岑某道,“死者胃内容物不足50l,这个量是很少的,足以见得死者生前处于饥饿状态。”
“那我请教一下,人的胃排空食物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不过是最基础的常识问题,经
第(1/2)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