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节
第(3/4)节
皇帝却恍若未闻,提袍下阶,回养心殿去了。
芳春望着皇帝的背影,在御前诸人的簇拥下,他一个人走在最前面。
也许曾经,有一个能够与他携手同行的人。
她想起摇光前来给太皇太后磕头时,太皇太后纵然万分不舍,也是笑着的,老太太切切叮嘱了好些,亲自把她送到慈宁门。
这宫里填了多少人进去,世家、女人,无数条命。
她能够离开,未尝不是件好事。
御案上花式双柄香炉燃起龙涎香,在疏阔有致的东暖阁内无声弥散,外头风和日暄,宫闱空空荡荡,不知哪里传来隐约箫鼓,也许是镇日无聊的妃嫔,在畅音阁听着缠绵的戏。
——“你道是情词寄与谁,我道来新诗权做媒。我映丽日墙头望,他怎肯袖春风马上归。”
奏折垒在案前,皇帝伏案批阅,在提笔蘸墨的间隙,无意望见窗前的海棠,在烂熳晴光中,开得热闹无比,开得欣欣向荣。
桃花去后海棠来,恰似春光如流水,一去不回头。
遍地春光又如何。
东暖阁两旁的楹联,已经挂了很久很久了。
“无不可过去之事,有自然相知之人。”
四月初的天气,暑气渐渐升腾,万紫千红开到最盛。
御案后的君王凝神良久,在澄心堂纸上,提笔写下一句话。
无限春光皆可望,长知山水会相逢。
于是从此以后,他护佑天下万民,就是护佑好她。他以仁爱待生民千千万,便是爱她。
皇帝照例钤上了寄所托的印,待朱砂印泥干透后,取过锁来,将印鉴锁于匣中。
澄心堂纸上小楷清隽,被风轻轻掀起,发出清脆好听的响声,就搁在案头不远的地方,仿佛触手可及。
这是养心殿的一天,与寻常并没有什么不同。
窗外渐次春深似海。
【全文完】
作者有话说:
感谢感谢大家,鞠躬鞠躬!在啰嗦前打个广告,番外预计两篇。下一本应该是东阁,打包票he!关于家的故事一定要大团圆。汴京城春夜里策马兰台的小郎君,与樊楼上带着微微醉意的小娘子。照样是全文存稿后再开文,因为我实在太摆,也深刻懂得被作者鸽的痛苦,呜呜呜。今天给大家发完结红包!
下面是我的狡辩时间~
其实一开始,只是想写一个她逃他追她插翅难飞的狗血故事,甚至这个故事最先有的段落,是小端深夜送她走,皇帝从墙根下慢慢踱出来的那里。说起来真奇怪,没有想到它会不断延伸,延伸到现在这样。
应该是前年,去崇州的罨画池,秋天的文庙静穆庄严,可惜还没到银杏黄透的时候。一个人在里面逛了一圈,出来已经是傍晚,看见文庙外的墙上四个红底金黄大字——万仞宫墙。
说来惭愧,这词本来是夸赞夫子学识,却被我稍稍调动顺序,拿来当做篇名,还在里面借绰奇的嘴来哔哔叭叭。
离开崇州的时候默默许愿,明年一定要来看看罨画池的银杏,可是接下来这两年因为疫情,到底没能如愿。
人世间很多事不就是这样,往往想得很好,往往不能得到。
关于he和be,其实一开始想的完全是一个he的故事,毕竟生活太苦,总要来一点甜。王子和公主总要在一起吧,幸福地生活,多好!
可是这本真的很奇怪,越写我越纠结,be成了一种顺理成章,正如在文中无数次提到的,没有办法。
我之前不是很相信什么笔下人物有性格,有什么性格啊,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难道不是如意如意遂我心意?后来发现我错了,因为我不能违背自己,穿花寻路,以为能够柳暗花明,最终兜兜转转,被引上必然的结局。
写到后面我也觉得不满意,可是对着电脑,我发现我无能为力。我想应该有激烈的争吵,纠缠,应该她逃他追她插翅难飞,轰轰烈烈,爱恨情
第(3/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