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节
第(2/3)节
这记性,多少钱?有五千吗?”
“你再猜。”
听着自家媳妇略带嘚瑟的口气,赵建国就知道肯定赚了不少钱,低声道:“五万?”
“再猜。”
“高了还是低了?”
张若琳伸手将枕头下面的存折拿了出来,递给赵建国。
赵建国打开存折,数了数上面的数字,咽了一口气,满脸都是难以置信,“四十万。”
“媳妇。”
“你一个大男人撒什么娇呢。”张若琳浑身鸡皮疙瘩都起了,嗔了一眼说道。
“媳妇,我怎么就这么蠢呢,你百分之二十拿了四十万,傅安和那小子百分之八十,他可是咱们四倍。”
“人家多给的。”
“那他赚得也比咱们多,要是咱们自己干多好,这钱可都属于咱们自己的了。”
“有些时候账不是这么算的,起码我只要出个策划和图纸,其他的事情用不着我操心,他都会按照我的要求去做。”
“他们也可以。”
“可以个屁,我难道还不知道,现在也许可以,等到稍微做大一些,一个个都开始膨胀了起来,而且在管理上面也没有私人企业自由。我就问你我这边的工人做衣服,是按照计件来算工资,他们只要乐意干,一个月七八十,都可以,这种事情在国企可以吗?导购员只要将衣服卖出去,一个月那两三百都可以,这种情况在国企能够实现吗?”
“你们给这么多?”
张若琳“嗯”了一声,“像是国企的弊端也很大,反正他们工资就这么多,这干得再多工资也是这么多,干得少还是那么多,这样长此以往下去会出现消极怠工的情况。”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没有了追求,干活肯定是要消极怠工。”
“这钱,你准备怎么花?”
赵建国闻言锁着眉头,“我之前想着最多几千块钱就了不起了,没有想到四十万,这钱我还真是不知道怎么花?”
“你之前呢?”
“之前就是想要困难的家庭一家资助一点,可是现在这么多的话,就有些难办了!媳妇儿,要不然你给出一个注意吧!最好是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你感觉呢?”
张若琳微微锁着眉头,项目,什么好项目呢?
四十万肯定是能够办一个工厂起来,可是现在这情况下,你让她去想,她还真是想不到。
各种物资都紧缺的年间,创业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现在情况稍微好一些,等到一切都是国有的时候,所有的资源完全都是靠着分配来的。
关键一点就是只能够自产自销,想要销售到国外是不可能的事情。
国内的市场就这么大,现在的情况不能够和现代想比较,等到后期国内那么的国企倒闭,还不是因为产能过剩,没有办法销售出去造成的。
没有合理的规划,就像是纺织厂来说,基本上每个省,每个县都有,而且还不是一家两家,小五金的模式短暂的时间之内确实带了很多的好处。
可是从根本上面来说,这个收益和坏处不能够成正比。
港口确实有不少工厂的机器,可是这些机器根本就没有办法拿出来,太高科技了。
“随便想一个就行了,只要能够解决她们的就业问题就可以了。”赵建国低声说道。
跟着张若琳恍然大悟了起来,她记得当初好像看过一篇年代文。
这个年代文是军嫂的年代文,好像写得就是军嫂带领着家属们创业的事情,而且还是在红色彩旗的时候,创造出了一个不一样的财富出来。
“对了,老公,我问你,你爸他们这个部队下面应该有田地吧。”
她好像记得现在好多地方的部队都讲究自力更生,养猪,养鸡,种地啊!这些,反正她也不知道是不是,但是养猪这肯定是有的。
而且部队因为特殊性,地方上面的政策根本就没有权力来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