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第(1/2)节
传说顾恺之所作维摩诘像,点晴后,光照寺庙一日,这就神异了。
从那时起,对佛的造像已经很有规矩,比如佛像必须出自藏经,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行好,不能自行创造,不能只画头,不能落款之类的。
……
“佛的三十二像,第一,安平相,必须得是扁平足,喻意着脚是安稳的,第二相,千幅轮相,足底犹如掌纹生出千幅轮,佛有个轮子,踩上去,相状是清晰的,第,就是手指间生膜……”
高凡研究着佛的三十二相和八十种随行好。
越研究越是觉得古怪。
佛教先是觉得佛是不可描述的,又为佛像制定了种种规制。
规制都精细到必须是扁平足和指间生蹼了。
这不是人类形像吧?
谁能长这样啊。
所以这个形像从哪来的啊?
……
而且,佛从‘无形’到‘有相’的这个时间点,是不是能和老子西行的时间对上?
到这,高凡忽得有个诡异的想法,会不会,佛祖原本是一个‘不可描述’的伟大存在,然后老子西行,把祂给‘怎么了’,这才让佛祖有了模样?
所以,与其等着通过灵感中佛祖的考验,向他显露可被描绘的真身,不如一并主动出击,按照这个传世的佛门绘画秘籍,来猜测式的描绘佛祖的样子呢。
……
大苦寺院主禅房的灯光下。
高凡开始按照佛的相貌,来绘制佛的画像。
三十二相讲述了手、足、身、肩、齿甚至是腋下的规制,八十好更精细了这些规制,同时讲述了佛的行走之仪,而高凡发现,他比较难画出这一百一十二种形像特征在同一幅人体绘像上。
因为这一百一十二种细节还包括了声音、动作、香气等等。
当然,这世上的佛画,也没有说,必定集中三十二相八十好在一个相上,这更多的是一种规范,要符合,但不必全部达到,相信古往今来的众多佛像画中,也没有哪个达到这一完满状态吧……
“不,顾恺之可能达到了,所以他画的佛会发光。”高凡琢磨。
这推断也没什么道理,就是高凡对绘画的执着劲在作祟,他的灵感告诉他,这些规矩肯定是有缘由的。
也许照着这个规矩,再把他已经会画的佛头安装上,整个佛就出现了。
有点……别扭。
佛头很精细,很真实,很具禅意。
其他细节则与佛头不搭,虽然都是由高凡笔下画来,但就是别扭曲。
高凡画佛头的时候,大苦寺中的铜钟甚至会鸣响。
显然,他灵感中佛祖的相,能够与大苦寺这‘天下第一道场’的禅意相连接,才有此神异之象。
而除佛头外,其他的佛像细节,则属编造,并不神异。
接下来,他一次又一次拼凑这些细节。
像是拼凑着一个远古传来的秘密。
不知道过了多少次。
当高凡终于在意念中,用作弊的方式,取出在世间不会存在的色彩,涂成佛像那背后的金光,让观者感受到威德,用一张画纸无法呈现的结构,表达出佛之侧龙象相随,举世臣服的仪仗……
高凡在自己的幻想中窥见了佛。
它头如祥云,身如珠玉,足踏金莲,身后背有金光万道,且有亿万信徒在其背后紧紧相随。
而这时,那佛一转身,便变成了老子。
哈哈~佛就是道啊!
这一刻,高凡通过这张画为仪式,连接了全球四亿佛教信徒的心灵,他再一次站在了绘画技艺的巅峰……
高凡大乐。
然后他就从床上掉到了地上。
耳边听着凌晨两点大苦寺的起床钟声,一时不知自己身在何地。
钟声悠扬,逐渐唤回了高凡的魂儿。
他猛得爬起来,穿着衣服,推开
第(1/2)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