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节
第(3/7)节
问题时,只说了日期,事后在跟杨沅“闲聊”时,才提到了自己具体的出生时辰——正常情况下,需要提供这种情报吗?四丫头根本就是主动配合人家吧?!还配合得十分矜持,任谁都挑不出错,不会怀疑她是在上赶着促成这门婚事。
谢慕林只能私底下去跟谢映慧吐嘈:“我真没想到,四妹妹原来还有这个心计!”
谢映慧翻了个白眼:“你才发现哪?四丫头确实做得挺小心的。京城那些贵女们,也不是个个都有这种手段呢。不但主动送上了梅珺姑姑想知道的所有消息,还没露出马脚来。在二房的人眼里,她还是那个天真无邪的小姑娘呢。不过,就算二老太太与梅珺姑姑发现她有心配合,也不会生气吧?她们只会觉得这是杨淳太优秀了,才能得到小姑娘的仰慕。”
谢慕林偷笑,又若有所思地想起了宛琴:“琴姨娘至今还没察觉呢,只是为了四妹妹更乐意亲近二房,却不想去老太太面前献殷勤而生气。她甚至没发现,老太太其实并不打算在几个孙女儿的婚事上操心。”
谢映慧嗤笑:“老太太什么时候为这种琐事操过心?我母亲早就把她养废了!不过,以老太太的本事,也确实是安心静养的好,真叫她沾手家里的事,还不知会出什么乱子呢。她本就不是什么明白人。别说四妹妹了,我也不乐意叫她插手呀!”
至于宛琴?谢映慧只有笑话的份:“我母亲重用了她几年,她就觉得自己很聪明能干,什么事都能应付自如了。其实她一点儿都不聪明,从前做得不错,只是旁人看在她是曹家出身的份上,让着她罢了。她以为自己还能摆弄得了老太太?就算老太太糊涂,父亲可一点儿都不傻!”她都迫不及待想看到宛琴发现盘算落空时的表情了。
她问谢慕林:“院试的日子还有几天?哥哥他们是要去杭州吧?哪一天出发?”院试结束后,他们就可以准备北上了。
“八月初一就出发。”谢慕林回答,“他们跟竹山书院里参加乡试的人一块儿走,到了杭州后也住在一起,彼此有个照应。族里有几位族叔、族兄到时候也会同行。今年族里要参加考试的人可不少呢,估计还能一块儿在杭州过中秋节!”
第650章送行
八月初一,谢显之与杨淳结伴,随竹山书院的先生同学们,一同出发往杭州参加院试。
同去的人中,还有竹山书院几位已经取得秀才功名的学生,以及谢家四房、五房的子弟,都是前去参加同月的乡试的。路上他们还会遇到湖阴县范围内的几家姻亲、表亲家的叔伯子弟们,有的是去应院试,有的是去应乡试。一行人加起来,也有二十来个,再加上各人的书僮、长随,以及带队的先生,跑腿办事打点的管事等等,足有六七十人,占了七八只船,浩浩荡荡地往杭州方向进发,整个县都瞩目了。
谢慕林与家中亲人一块儿前去码头送行,看着谢显之意气风发的模样,心中感叹万分。
谢映慧倒是比她还要兴奋些,私底下说:“哥哥这回定会高中!应该也会是个案首吧?那就同样是小三元了,跟老二比起来也不差呢!”
谢慕林听得好笑:“两位哥哥都一样优秀,谁还能比谁差呢?他俩不在同一年下场考试,对彼此都有好处。”
“这倒也是,至少兄弟两个都是小三元,传出去也是桩佳话。”谢映慧瞥了不远处的谢谨之一眼,“我不会说软话,但心里还是知道好歹的。老二没有抢先参加今年的乡试,而是等我哥哥一块儿到下科再考,没有抢走他的风头,我和哥哥都念他这份情。”
谢慕林不得不再次解释:“二哥是因为牛大儒说他历练不够,积累不足,今年若勉强下场参加乡试,很有可能会落榜,就算上了榜,名次也会很靠后,那就不够体面了。还不如多准备几年,等胸有成竹了再去考试,一口气夺取秋闱前几名,那才风光呢。二哥觉得牛大儒的话有道理,还打算趁着北上期间,多见见世面呢。他可不是故意要为了等什么人一块儿考试,才这么做的。”
谢映慧瞟了她一眼:“你们兄妹俩什么时
第(3/7)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