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节
第(3/6)节
接跑到门边,何婆子把门帘大大掀开,她便看见文氏带着谢显之、谢谨之、谢慕林等一群孩子,笑意吟吟地进了后院的门。他们身后还跟着许多人,分明是把所有的孩子都带过来了。
谢老太太不由得愣在了那里。
文氏笑着走到台阶下,冲着谢老太太行了个礼:“老太太安好?儿媳带着几个孩子来给您请安了。今晚中秋团圆夜,老爷不在家,让儿媳和孩子们来陪您过节可好?”
怎么不好?谢老太太张张嘴,却发现自己的喉咙被哽住了,鼻子发酸,双眼也模糊起来,什么话都说不出口。
还是珍珠替她问出了心中的疑惑:“太太和少爷、姑娘们怎么会来的?之前没听说呀。厨房都没备下太太、少爷、姑娘们的饭菜!”
“没事,我们带了酒菜过来的,叫厨房热一热就好了。”谢慕林看了看谢老太太,笑得双眼弯弯,“是宗房的长辈们与二祖母吩咐的,说中秋节不比别的日子,老太太年纪大了,爱耍小性子,我们却不能因此就忘了礼数,因此叫我们过来陪老太太过节呢。今晚我们就都睡在这边了。老太太可高兴呀?”
老太太一点儿都不高兴。
一听说是宗房与二房的宋氏吩咐的,谢老太太心里那点子感动就立刻飞走了,只觉得好象吃了只苍蝇似的,浑身都难受。
第356章憋闷
其实谢慕林也挺吃惊来着。
忙碌了一个下午,她就没离开过二房。后来天快黑了,厨房把菜做得差不多了,只差几味需要炒的菜下锅,就可以上菜开宴时,宋氏命人把她叫到了前头正院里,与兄长谢谨之会合。文氏也把三房的宴席料理妥当了,命谢显之带着其他人吃饭,自己到二房来侍奉嗣婆婆用餐。
谢慕林跟在哥哥身后,随文氏一同给嗣祖母宋氏磕了头,敬了酒,说了祝福的话,谢梅珺便也带着丈夫儿女一块儿到了。当时二房正院上房中,真真是前所未有地热闹。往年宋氏一向是与女儿、女婿、外孙外孙女们坐一桌吃饭的,今年因添了文氏与谢谨之、谢慕林三人,必须要分开两桌了,男女各一席,再加上各人身边带的丫头婆子,把屋子挤得满满当当的。
不过在喝过第一轮酒后,宋氏就提出了让文氏母子三人连同三房的孩子,一同前往老宅陪谢老太太过节的建议。
宋氏的理由可以说是非常贴心了:“三弟妹一人在老宅,身边只有下人,连个亲生骨肉都没有,也太孤单了些。倘若真是身处两地,鞭长莫及,也就罢了,可你们事实上离她也不过就是几里路罢了,坐船只需要两刻钟就到了。三弟妹自己放不下往事,不肯到族地来住,你们做晚辈的不好勉强她,但宗族祭祖大典,你们也不能缺席,因此才不得不把三弟妹留在老宅。如今祭祖大典已经结束了,我这里,你们也磕过头,陪着用过酒饭了,接下来,也该去陪三弟妹了。你们放心,我身边也有女儿女婿,外孙外孙女,并不寂寞。你们不在,我也是无碍的,只管放心去给三弟妹尽孝吧。”
文氏当时真是感动到眼泪哗啦啦直流了。在她看来,宋氏真真是位再仁厚慈爱不过的长辈了。尤其是有任性妄为性子又刻薄的谢老太太做对比,宋氏简直就象是全身冒着金光的活菩萨!
又有谢梅珺在旁劝说文氏母子等人去老宅陪谢老太太,因此文氏没犹豫多久时间,就带着儿女们磕了头,退出了二房。
只有杨意全当时有些异议:“如今天都黑了,夜里风凉,素敏妹子带着孩子们坐船去谢家湾,会不会有危险?不如明日再去陪三婶娘,也是一样的。”
不过谢梅珺当时就驳了回去:“能有什么危险?虽然是在晚上,但今夜人人都要回家团聚,河道上没什么船,月色也亮堂,顺风顺水的,嫂子和几个孩子坐自家的船去,只怕不用两刻钟就能到了。再说了,这才刚天黑不久呢,又不是深夜里,河道两边又不少人家,一向就安全得很,能出什么事?明日已是十六,早已不是中秋夜了。”
这时候文氏一行人已经不见了踪影,宋氏又发话让人撤去一
第(3/6)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