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第(2/2)节
者的资料全部放在自己一边,打算快速筛完便罢。
“为什么?”
“他们的工艺不同。荣宝斋和十竹斋,还有我们尚未收到资料的艺流,都主要采用木版水印技术。这种技术基于人工,也就是说,只要真正掌握了手艺,私人作坊也有可能做成。而雅昌和二玄社则是机器印刷,设备昂贵。如果官方有印刷记录,那么我们就可以查出复制品流向。可是一旦官方没有印刷记录,那私人则绝不可能印成。”
“所以让这两家提供的,也是和设备相关的技术人员的名单,以及印刷品名录?”
“对的。另外,虽然二玄社前些年被雅昌收购了,但作为日本公司,其参与本案的可能性极低。从公开信息看,二玄社从未印刷过《渔庄秋霁图》。”
“还有个问题请教你一下,”李妤非身体前倾,认真道,“我昨晚查过,现在还有一种叫微喷的技术,据说市面上高品质的复制品几乎都是用的微喷。为什么你没把这种技术作为排查对象?”
“你这工作态度和能力,比刘依守他们强多了。”左汉眼眶微张,瞳孔中掠过一丝惊讶和赞赏,“你说得没错。但艺术品复制不是印刷这么简单,即便有了高清底片,调色环节依然极重要。日本的调图师不仅专业,而且负责,作品还原度高。而国内的调图师几乎都是搞设计出身,并不真正懂国画。他们大多一味追求清晰,喜欢增加对比度,这不是还原。传世国画、书法、善本,最珍贵的是灰色,是那种模棱两可、中间地带、无限的变化和可能性,而不是非黑即白的确定性。这些年国内微喷工艺做的复制品我都有在跟,我就没见过一家达到省博《渔庄秋霁图》赝品那种成色的。再加上同类厂商太多,查起来如大海捞针,不如不查。”
第(2/2)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