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第(2/3)节
,江映儿想起昨日在正堂内瞪着她的美妇,闻衍与她的脸貌有四五分相似,想必,那就是他母亲了,也正是她的婆母。
其余几个儿子都还健在,二房再生有三子两女,三房就更多了四子两女,闻老太太的小女儿去年刚许了人,是招赘上门的,如今身上也有了。
都没有分家,难怪闻家那么大,人那么多。
江映儿小声问,“闻家没有入朝为官的吗?”
丹晓摇头,“闻家生意做得大,据说什么产业都有,依奴婢看都不必入朝为官了。”
不入朝为官,闻老太太让闻衍娶她,不挑个门当户对的人,江映儿心中渐渐清明了,富可敌国树大招风,闻家是在避风头。
要不是冬春冬红在前带路,就是去过正堂,江映儿记忆里再好,都没把握准确找到。
几刻之后,可算到了堂间,里面的人比昨日见到的人还要更多,乌泱泱一大波聚满堂,热闹非凡。
江映儿一眼瞧见了站在人群当中的闻衍。
他居然过来了,比她还要早到。
作者有话说:
第4章
他一袭绛紫圆袍立于闻老太太身旁,面色淡薄没什么表情,侧脸清隽似玉,旁边也有闻家的爷们,偏他生得高大些,在人堆里显得尤其得出众。
江映儿一过来,闻家的人又如同昨儿一般静了下来,个个怀揣着各异心思瞧着她。
一连几次,江映儿竟有些习惯了,这种被人从头扫到脚无比轻视打量的目光。
虽然掐着时辰早到了一刻,闻衍依然不满她来得迟,挪步到她身旁时,江映儿感觉到了他身遭散发着不待见人的气息。
与前一样,闻老太太坐于高榻主位之上,今日穿得朴素,手里慢吞吞转着那串珠子,看着眼前一高一矮,无比登对的壁人,脸比昨日多了些浅浅的笑。
丫鬟拿来蒲团,端上茶,两人跪下稽首叩安。
闻老太太没为难江映儿,接茶喝了,细嘱咐她几句。
话里话外的意思便是她入了闻家门就是闻家的人,日后要敬重长辈,关怀夫君,争取早点生儿育女。
江映儿应声点头。
训完江映儿的话,转头又叮嘱闻衍,“日后你也是成家立业的人了,不要再整日不着调往外跑,同人厮混着。你媳妇是个温良恭顺的人,往后,你要待她宽厚些。”
昨晩听墙角来报信的仆妇,事无巨细说了容云阁中发生的事情。
尽管江映儿步步得体,闻老太太火眼金睛,从江映儿不经意露出来迟缓的动作中,看出她的不适,想必昨日夜里在塌上,她吃了不少苦头。
闻衍在跟前养大,对于这个最满意的长孙,闻老太太再了解不过。
心高气傲,野性难驯,硬逼着他娶妻圆房,堵着的气没处泄,无疑撒在他的新婚妻子身上了。
江映儿求上门时,闻老太太心中有考量,特意没叫人即刻将她迎进来,就是想要看看她的脾气耐性究竟到什么地步。
不得不说,江映儿的反应很合她的心意,为江家豁得出去,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她必然能屈能伸。
闻家的产业越做越大蒸蒸日上,虽说淮南离都城汝阳有千里之距,天高皇帝远,可万事谁说得准?
一直以来,她不许闻家男子去参加乡试考取功名做官。
就是怕好不容易,如履薄冰经营起来的家业,被朝廷盯上打压,闻家多年基业毁于一旦。
闻衍的婚事,门当户对必然壮大闻家的势力和财富,使其更上一层。
此情此景下,过于门当户对的反而不好了。
江家的事闻老太太略有耳闻,不就是最好的例子?
偏生卢氏不晓得其中利害,非要挑高高的门槛与闻衍匹配。
小门小户家的女儿也不是说不好,只是怕将来料理不好闻家庞大雄厚的家业,闻老太太也头疼,闻衍,她是当闻家未来掌权人培养的,他的妻子不能马虎。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