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节
第(2/3)节
的前面和后面的段落。
董章庭最近几个月,每日按时早起苦读,把四书五经背的滚瓜烂熟,自然不会担心这个。
他唯一要注意的是保持字迹清晰,卷面整齐。
第二题考的是墨义,围绕四书五经和注释所出的问答题。出题人会从四书五经里抽出一句话,考生需要回答出这个句子的意思。
这句话同样是考对四书五经的熟悉度,对董章庭来说同样是小菜一碟。
当董章庭看到第三题的时候,一直轻松的脸色终于收起。
这是一道截搭题,院试中可以将学生分数拉开的最重要一题。
董章庭在心中略一思量,便直接跳过了它先去看这次考试的第四题,也就是最后一题。
这是一首诗词题,要求考生写出一首七律诗。
这种题主要是用来考学生文采,若是没什么文采,答的工整押韵也可。
若是想要写出一首文采飞扬的诗词,对董章庭来说并不难。
他脑子里有大量董南雅曾经拿出来的诗词,把其中一两首改一改,就是一首新诗。指不定,他就是下一个名传午京的才子。
可是董章庭不愿意。
一是他不愿意用别人的东西,来成全自己的名声;二是董南雅抄袭的风波尚未消散,他不适合在此时粘上任何才子的名头,一个不小心就会被人泼上抄袭的污水。
因此,他只会做出一道基本符合韵脚,格式正确,完全称不上有文采的诗凑数。
把整张试卷都看完一遍后,董章庭拿起毛笔,蘸上墨水,在白纸上慢条斯理的将第一、第二还有第四题写完。
他收起笔,将纸上的墨水吹干后放在一边,然后将所有注意力放在第三道题上。
这道题分别从四书五经不同篇章里各自挑出半句话,结合在一起,考生需要根据这个题目阐述自己的理解。
考生的回答越是符合出题人的心里,分数越高。若是不小心和出题人相悖,那就只能收拾收拾等下一次考试了。
不过院试是为了初步筛选一次未来的官场新人,又不是为了让出题人来展现才华的。
只要考生熟悉经义,并且能将题目合理的解释出来,就足够了。
不过董章庭是来拿第一的,自然不会随意答个及格了事。
他先是在脑中回想题目前半句和后半句的出处和释义,在心中大概有个草稿后,便拿起笔准备写。
在笔尖即将落到素白纸张时,董章庭动作一顿。
太子推动东山书院的改革考核模式,那他会错过筛选官场新人的第一场正式考核,院试吗?
不,太子不会。
董章庭收起笔,对着桌上的白纸思考起来。
午京城是帝都,皇家的势力在此根深蒂固。江南等地,远离帝都,如今太子的意志可能并没有影响到他们。
但是午京城一定会是最先体现太子意志的地方。
董章庭目光悠远,像是要透过桌案上的白纸看到重重宫墙内的太子。
要不要冒险呢?
董章庭身侧后方坐的正巧是柯徽止,他已经答完题,正在无聊的转着笔等待考试结束。
柯徽止看着侧前方的人飞快的完成了大半张试卷后,开始对着桌面发呆,停止了作答。
他有些怀疑的看着自己题目,院试有那么难吗?
想起书房里的宝贝字帖,柯徽止有些不放心的又重新拿起试卷,仔细琢磨,检查有没有自己漏掉的地方。
最后一脸迷惑的放下试题,题目还是原来的题目,并不难。
所以那人到底在思索什么呢?
在柯徽止放下试题后,董章庭终于开始提笔写下第三题的答案。
这次他没有像东山书院考试那次那么直白,而是根据这段时间练习的截搭题,将题目中出自不同地方的两句经义完美结合起来,写出一篇符合典籍意思,又带着一些自我理解的文章。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