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77节

第(3/4)节
们一定会在心里说,刘郡丞升官,是我在提拔。但其实是他的做出的成绩太亮眼,连父王都忍不住称赞,没有我,他也能当郡守。”

    “不知刘郡丞做出了什么功绩。”

    姜蓁想要树典型,所以对刘郡丞的行为美化了一下,说道:“桑泽郡的布匹一直很有名气,刘耘之前在蓝河县,习惯了大型的养鸡场养猪场,调去桑泽郡之后,就弄出了官营的织布作坊,组织起郡内的妇女大量养茧,向我和太女府的工匠求助,改造了织机……去年秋茧丰收,桑泽郡布匹的产量是往年的十倍!”

    “十倍?!”众人震惊。

    这个时候的布不单单是布,它还具有货币的价值,在市场上比铜钱更受欢迎,桑泽郡这造的不是布,是钱!

    “没错,就是十倍。”姜蓁说道:“等今年的春茧丰收,桑泽郡布匹的产量不降,桑泽郡的郡守、郡丞都会往上升一级。”

    十倍的产量增幅,大家对刘耘的升职好像也不那么惊讶了。

    把自己搞出来的黑科技略过不提,姜蓁只给大家画大饼,说道:“等你们回到县里,若是能因地制宜,弄起和织布作坊一样的东西,何愁不能升官。就算当地不种桑树,没有矿产,种果树,种菜,养鱼,养鸡养猪……不管哪一样,做好了都有未来。”

    姜蓁这么一说,好像升官发财的事情都已经尽在眼前了,毕竟那些东西也不难。

    看大家的眼神憧憬了起来,姜蓁非常郑重的和大家说道:“你们现在在农庄学东西,不单单是为了当地的百姓,还是为了你们自己。”

    姚春之前就只罚大家扫过猪圈,还没画过大饼,听到姜蓁这么说,憋了半天,只憋出了一句:“太女说得对!”

    第82章杂交育种

    给在场的官员们画完了大饼,姜蓁后面又说道:“你们在都邑学到了那么多东西,定然是要回老家大干一场的。要是隔壁县带着百姓大干特干,过了个丰收的一年,你们自己没做出成绩来,面子上也不好看,是吧?”

    不止是面子的问题,还有来自姜蓁和县令县丞之类上级官员的压力。

    县令派你来学习,就指望你回去能带父老乡亲们升官发财,要什么都不干,还真说不过去。

    面对未来的重担,在场官员的面色都凝重了起来。

    姜蓁笑了笑,安抚道:“你们不要紧张,咱们不跟别人比,只跟自己比,只要有进步,就算成功。”

    被姜蓁灌了口鸡汤,大家的面色也不见放松。话是这么说的,但不跟别人比是不可能的。

    万一自己做错了,他们不定就会唠叨‘你看隔壁县的农官怎样怎样……’,光是想想都让人头皮发麻。

    【我国不愧是内卷大国,原来在阿蓁他们这个时代,就已经卷得这么厉害了。】

    【不卷不行啊,你我躺平最多就是当个废物,这个时代玩躺平,可能真会变成一具尸体。】

    姚春没姜蓁说话那么委婉,直白的说道:“庄稼牲畜最不容易伺候,不管是病虫害,还是恶劣天气,都能让庄稼颗粒无收。若是全国都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不是你的错,若就你一个县出问题,那就是你的问题!”

    这话没那么好听,但也是事实。

    姜蓁和姚春花费大量的物力和精力,是对这些农官们给予了众望的。

    就姜国现在这两三百万人口,没有后世一个市的人多。一个县两三万人,和一个大学城没差别。人口少,科技落后,思想也落后,比当初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差远了。

    姜蓁就算想模仿农村合作社,集中力量办事,也发展不到各乡。

    生产工具不足,粮种不够高产,百姓就就要花更多的时间在土地上,开更多的荒地,才能勉强填饱肚子。

    太多的人离开土地,去各种作坊里干活,最后就会导致粮食产量降低,粮价飙升,作坊里干活挣来的钱,还不够买口粮,对姜国的经济反倒是一种坏的影响。

    在没搞到高产粮种,让姜国的粮食
第(3/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