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节
第(2/3)节
是有啥事儿就和你姑写信。家里能帮就帮。要是想吃家乡的啥东西,你也开口。”
“那自然不和你们客气的。我还指着以后我在首都被人欺负,找我小姑帮我撑腰呢。小姑是吧。”
林小环自然知道她的意思了,强笑道,“那是自然的。不过你去了首都,只怕也没人敢欺负你。你爸可在那边呢。”
林安安道,“那谁说得准呢。还是家乡的人靠得住啊。毕竟处了这么多年呢。我还是比较信任小姑啊。”
刘建设就很赞同她这个话,“那是自然的。首都对你来说毕竟是个新地方,老家再咋样也是你的家乡。以后可不能忘了这边啊。”
他还指着林安安以后出息了,也能带一把他们呢。
林安安自然表示自己不会忘掉老家的。
一顿饭自然吃得开开心心,完事儿之后林安安又是大包小包的。刘建设还让林小环去供销社买一些存放时间长的糕点,让林安安到时候带路上吃。
林安安道,“不着急,还早着呢。得考完试才能走。”
“那就先备着,票也要提前准备好。还要提前和人打招呼。你姑有这个门道。”刘建设这会儿十二分的热情。
可能是因为林安安要走了,林小环这次可算是真心笑出来了,“就是,都备着。”
林安安对两人这态度还是很受用的。心里就感慨,人还是要有出息。人出息了,就不缺‘爱’。
……
不要票的自行车还是好卖。
特别是临近年底,结婚的多。双职工家庭,有条件的人家就想买辆自行车了。知道林安安这车虽然比新车贵,但是不要票。算下来反而还省下了二十块钱了。
这大的便宜,自然有人买。
李春芳一放出话没几天,就有人想买了。
林安安周末去县城的时候,知道这消息,都觉得快。
不过也只能先给人看车,车子倒是暂时还没法交付。她得等放假了才能把车送到县城来。要不然上学骑什么?
她这条件苛刻,但是人家看了车之后,竟然就拍板要买了。
因为林安安这车实在是用得少,还没经历过什么风吹雨打。车也没修过。品相还是保存得挺好的。
当即就要给定金定下来。反正中间还有一个在百货商店的李春芳做担保,也不怕人跑了。
林安安爽快的就答应了。晚上回来和老林家人也提了一嘴。
老林家的人知道她这车卖了。心里也不是滋味。
家里好不容易有一辆自行车呢,竟然就要卖了。但是能咋办,本来也不是家里的。安安的便宜更别想着占了。
孙银花道,“也好,等你去了首都能拿着这笔钱买新车了。”
林安安道,“干啥拿这个钱买?我爸肯定要拿钱给我买一辆更好的。不止车,我还要买手表呢。”
她之前十几年的亏欠比起来,这算啥?钱到了她手里,是不可能再拿出来的。
听到林安安这豪言壮语,老林家人一脸无语。
然后竟然有点儿同情林常胜了。遇着这么个会败家的,他手头那点儿钱还不知道够不够呢。
在等待去放寒假的日子里,林安安投稿的第二篇文章也顺利的上了报纸了。
这第二篇自然也是军属,只不过军属角色也丰富了。之前主要是以孩子的角度来写,以艰辛为主。
这一篇则加了母亲和妻子这样的角色进去。
比如母亲对远方儿子的思念,妻子独自支撑家庭的艰辛,对丈夫的牵挂。还有共同对这个远方的亲人的担心。比如雷雨夜里听到打雷,都会以为听到边境打炮的声音。整夜无法安睡。
从各个角度来写军属。
林安安的想法是,写文章首先不能千篇一律,特别是这种系列文章。第二点就是不能一直体现苦难,也得加一些暖心的情节。
所以虽然不如第一篇带动人的情绪,但是第二篇文章的默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