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
第(3/4)节
“那这门亲事说定了?”
“说定了。不过儿女们都还小,还有几年才办。”
两位小姐跟在后头听见,相看着吐吐舌。正此刻,胡夫人向后扭头笑看妙真,“妙妙愈发出挑了。安家少爷本来是随我们家的车马一齐来的,今早进城,他说要先去买个什么东西给你和你爹,想必一会就到。”
妙真回头一寻,那曲曲折折花砖一直通到大门外,一张张面孔里,果然不见安阆。
安阆来往嘉兴多回,自然是不会迷路,大早起便暂辞了胡家的队伍,独自往玉宝街上来买桂兴铺子的炸鹌鹑。
他们安家不比胡家,早是个破落户了,好容易中举,把一些人来送礼打点了带来,路上一看,还不及胡家一个指缝,未免不够敬重。只得投其所好,专门兜转一趟,买些尤老爷与妙真都好的东西,聊表敬意。
可是不凑巧,桂兴铺子的炸货名满嘉兴,这会已赶不上了。安阆站在铺子前好说歹说,人家硬是遥遥手,“你早来半刻还赶得上,这会没有了就是没有了,要吃明日请早。”
安阆欲要加钱,可摸摸褡裢,囊中羞涩,实在说不出口,只站着满面作难。偏身旁忽地有人搭讪,“我让你一包。”
眼前果然递来一个桐油纸包,顺着那手望上去,是位眉目浸霜的青年,却挂着一脸松松散散的笑意。
第18章风度云移(〇七)
那人不是良恭又是谁。他看此人是个读书人,外头穿一件寻常苎麻湛蓝褡护,里头是一件洗得薄旧了的玉白道袍,头上扎着网巾,肩上背着褡裢。却是位落魄子弟。觉得此人与他同陷窘困,因此难得一回善举。
安阆忙连连谢过,摸了铜板给他,“真是亏得兄台出让,可是解我之难了。”
良恭哪还要他这几个钱,便摇首笑道:“用不着谢,你只管赶你的路去。”言讫自行走了。
转到盘云街上,二人又撞在一路,均感意外,相视一笑。安阆拱手道:“真是凑巧,多谢方才公子肯成人之美。”
良恭听见“公子”这称呼,浑身不自在,忙摆手,“不要叫公子,哪家有我这么穷的公子?”
安阆觉得这话本该是自己的说的,眼下从另一个气度咄人的青年嘴里说出来,倍感亲切。少不得拱了拱手,“英雄莫问出处嘛。请问公子姓名?”
“良恭。”良恭在肩头拱手回了个礼,“你是外乡来的?”
“从常州来,到此地访亲。”
“常州?”良恭不免暗里认真看他两眼。此间已近尤府门前,听见看门的小厮老远就摇手招呼“安大爷”。他心下一笑,真是天道机缘,想什么就来什么。
眨眼间,他忙敛了那不端正的笑脸,兜至安阆跟前郑重拱手,“原来是安大爷,小的未曾见过,先有失礼,万望恕罪。”
这功夫,门上的小厮已迎将过来,待安阆热络得要不得,想必是猜准了他已中举。且别说尤府的看门小厮,这一路上,连胡夫人的待他的态度都是天翻地覆,逃不出也是这个缘故。
这年月,谁不是长一双势利眼?
还是这良恭,两人不认得时他便慷慨解难,如今彼此知道身份,他也只是尽个下人之礼,并不过分讨好。可见猜得不错,这良恭也是有君子之风的人。
安阆也不要门上小厮引,只向良恭笑着打拱,“原来你是姨父家的人。既如此,烦请你引我去拜见姨父姨母。”
良恭将其引到厅上,恰逢开席,阖家人口都在,他便悄然退回院中,手里提着两包兔肉脯与炸鹌鹑,竟不知该如何安放。
待那两包冷肉被遗忘,已倥偬过去几日。安阆与胡夫人被安置在园中客房,胡夫人每日由曾太太陪着访亲探友,诉说家常;安阆则多半与二姑爷寇立伴在一处吟诗作对,谈笑风生。
然而这跌碎几处的亲戚,都是貌合神离。胡夫人不过每日见缝插针向曾太太炫耀新结的亲事;安阆也与那一身奢靡习气的未来连襟话不投机。
这日寇
第(3/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