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63节

第(3/4)节
响力大增,几期一发,所售份数已超十万,十三布政司中都有读书人是《育言报》的忠实读者。

    不管怎么说,这《育言报》一办,读书人所议的皆是朝廷允他们议的,朝廷若推了新政,报上也会阐明新政的意义,尤其是涉及民生之事,因信息不对称,常常产生官府知而百姓不知的反作用,导致士绅恶霸从中作乱。

    张居正推广一条鞭法时,便有士绅刻意哄抬粮价,以低价骗取百姓手中粮食,待朝廷收购时,又以高价卖给朝廷。

    “泽远真有大才。”张四维道,“我几位同窗好友都对他甚是推崇。”

    发行两月后,《育言报》便渐渐走上了正轨,有那等旗帜鲜明反对朝廷的文章,柳贺也不会允许其登出,如今《育言报》由张元忭负责,张元忭为人老成谨慎,搭以热血上头的吴中行,两人配合,柳贺自不必为报纸的发展而忧心。

    “天子也极是喜爱《育言报》,期期不落。”申时行道,“礼部出了《育言报》,户部、工部及通政司都纷纷说要办报。”

    办报耗费虽巨,可《育言报》一经推出,京中官员都看到了其中所藏的丰厚利润。

    几位阁臣原未将那广告费放在心上,然而某一日潘晟谈起,他们才知那小小一格究竟有多值钱。

    加上《育言报》印量巨大,礼部便可和坊刻详谈,将价格打下来,随着《育言报》影响力扩散,收益自然一日胜过一日。

    十文铜钱或许不算什么,卖上百份便是一两银子,《育言报》印量已经达到了数十万份,一旬一印就是数千两,一月下来,仅售一份报纸,进账便近万两。

    在这之前,礼部可是只管花钱少有进账的。

    当然,阁臣们倒不是惦记那三瓜两枣的银子,而是看中了报纸对于推广实务的作用,别的不提,仅在《育言报》上打过广告的酒楼商铺,生意便要比以往好许多,而《育言报》上有关提升作物产量、储存作物、推广新苗的介绍,眼下还没有实践能证明,可若是能证明了,朝廷便省去了推广之功。

    试想一下,若清丈田亩策及一条鞭法推行时能有报纸辅助,推广起来必然不会那么费力。

    ……

    创办《育言报》虽为柳贺主导,但他如今分管仪制司与主客司,精力自然不会全部放到报纸这一项上,他暂时也不担心有人惦记《育言报》,毕竟吉祥物还在。

    但柳贺仍希望《育言报》影响力能更大一些,在他的计划里,《育言报》不该止于此步。

    柳贺进文华殿讲学时,正逢天子在读《育言报》,天子的兴趣都在后几版上,京中有什么好吃好喝的,还有奇闻异事他都会关注一二。

    看完报,天子仍有些意犹未尽:“若有那登载话本、轶事的报纸,百姓恐怕更爱看。”

    柳贺心想,天子倒是给了他灵感,这连载小说的报纸倒不是不能办,只是归于礼部名下总有些不伦不类,毕竟礼部处处彰显正统,文章也是推科举正道文章,实在不适合推小说。

    不过若真办了这样一份报纸,必然是要比《育言报》更畅销的,明代话本本就繁荣,然而话本也是一本写完才交由书连载似的遍地烂尾。

    柳贺心目中琢磨着这样的可能,天子却已朝他看过来:“柳先生,便办一份吧。”

    这一阵有《育

    言报》读,天子生活中多了许多乐趣,《育言报》虽也是正统文章,其所涉杂流也颇多,皆是天子平日未曾接触到的,太后与冯保也不会拘着他读。

    柳贺道:“臣便是办了,陛下恐怕也是得不到的。”

    天子:“……将报名取正经些便是了。”

    柳贺道:“陛下,这等挂羊头卖狗肉之事,臣是不会做的。”

    天子只能默默叹口气,不再说话。

    几位经筵官中,柳贺已是最肯听他倾诉的一位了,不过柳贺虽比旁人纵容他一些,他的纵容仍是有限度的,一旦超限,柳贺无论如何都不肯帮他了。

    “今年以
第(3/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