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57节

第(2/4)节
东西。

    张居正便连夜向柳贺要了甘薯种植的流程、收获的数量,柳贺上呈给天子的甘薯,不同的吃法张居正也都尝试过。

    他一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甘薯也不叫他觉得难以下口,相反,此物不同吃法便是不同的风味,百姓应当也是能够接受的。

    若是有张居正支持,这甘薯推广自然要容易许多。

    第206章申时行相邀

    不仅是张居正这边,因柳贺未将徐爵之事公开,冯保也算是欠他一个人情,因而甘薯呈至天子面前,也有冯保的缘故在。

    天子此前未见过甘薯,加上他素来爱吃肉,见了这甘薯其实没什么兴致。

    不过见柳贺一派兴致勃勃的模样,天子勉为其难地尝了一块,之后便惊讶道:“此物甚是甘甜!”

    生食有生食之味美,煮食也别有一番滋味,天子朝内阁几位阁臣道:“几位先生也来尝一尝。”

    张居正、张四维与申时行皆是谢过天子,柳贺寻番邦作物之事张四维与申时行都有所耳闻,只是并未放在心上,此时见柳贺将之呈给天子,也只当柳贺是在天子面前邀功罢了。

    毕竟强势如张居正,也会时不时上呈祥瑞向天子献媚。

    用过甘薯后,几位阁臣皆是道:“此物味美,也能饱腹。”

    “柳先生难得得了这甘薯,却仍惦记着朕,朕心中十分欢喜。”天子道,“来人,赐柳先生彩锦一匹。”

    “臣谢过陛下。”柳贺道,“臣将这甘薯呈上,也是因这甘薯易活,臣想着,陕西、贵州、云南等地或许可以种植一二。”

    “臣以为,粮食如何种是户部之责,右宗伯既是礼臣,贸然插手户部事并不合适。”

    柳贺话刚说完,户科都给事中便上前一步道。

    户部尚书张学颜则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

    唐鹤征则道:“臣以为,天下之事,百官都可畅所欲言,虽说在其位谋其政,然我等为官,本就该有一颗公心,一切为公,又何必拘于门派之见?”

    “臣附议。”

    张居正则向天子道:“陛下,右宗伯种甘薯事臣有耳闻,这甘薯虽出自番邦,其亩产却能有四十石之多。”

    方才柳贺一直在强调着甘薯产量惊人,可堂上众位官员却并未在意,但自张居正口中说出甘薯亩产四十石之事,堂上几位老成的户部官员都稳不住了,问道:“此事当真?”

    “自然做不得假。”张居正道,“右宗伯得了这甘薯后便加以试种,甘薯栽种容易,又极易成活,所耗费时日也不多,且其叶、根都可烹食,在京郊种植数日后便有收获。”

    柳贺又提到这甘薯耐寒耐旱的习性,可即便甘薯没有这样的特性,能有这般产量,就足以引起满朝臣工的重视了。

    这是为何?

    眼下已经是明末,比之明初时,粮食的生产量和生产力都已大幅提高,然而几项主食中,稻谷亩产约四百斤,小麦亩产约二百斤,换算成石的话,就是三四石左右。

    这还得是风调雨顺、无旱灾水灾的年景,若是遇上灾年,颗粒无收的情形都并不鲜见。

    可这甘薯的亩产竟能达到稻谷与小麦的十倍之多!

    这便由不得官员们不重视了。

    不仅是京官们重视,各布政司的巡抚、布政使们闻得此言都是十分惊诧,毕竟地方情况如何,他们这些一方大员更为清楚。

    陕西巡抚及布政使直接上前一步,对天子道:“若甘薯真有这等奇效,臣回地方后,便令地方懂农事者试行栽种,陕地贫瘠,又常遭旱灾,百姓所求不过饱腹而已,甘薯真能令一省百姓饱腹,臣实在要谢过右宗伯。”

    “臣以为,这甘薯虽是右宗伯献上,然其是否能再陕西、云南等地种植,此事结论还是未知,若引来百姓争相种植而致其忽视稻、麦等,岂非得不偿失?且甘薯之事本该由户部负责,右宗伯虽有上呈之功,但后续如何,也不是礼部该管之事。”

    柳贺道
第(2/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