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节
第(2/3)节
唐妘给唐姻的书信十分简洁,她将母亲与王嬷嬷安顿在京师太子名下的别院里,叫唐姻不必挂怀。
另一件事,便是关于唐国公。
唐姻仔细读下来,也越发地紧张,等读完了最后一字,她捏着信纸,紧张地问:“三表叔,往我家偷藏赃物账册的人找到了?那我父亲是不是——”
看来唐妘已经从太子那知道了这件事,可这件事哪能这样简单就帮唐国公脱罪呢?
宋昕顿了顿,将今日的部署说与唐姻:“找到了,尚未捉捕,还得找到幕后真凶才行。”
唐姻本以为捉住了那人便可给父亲洗脱冤屈,听宋昕解释后,那点希望越发破灭起来。
是了,这样大的案子,怎么会止步于一个栽赃陷害的小角色。
唐姻自嘲一笑:“是我想简单了。”
即便唐姻努力掩饰这脸上的失落,还是尽收宋昕眼底。
宋昕有一瞬的冲动,他很想将她揽在怀里。
而这个想法电光火石般的掠过他的脑海,却止步于他的理智。
想要与他在一起,还要面对重重的困难,是周遭四邻的好奇眼色也好,是御史台大人们的参奏也罢。
他无甚害怕。
只是,他怕会吓到她。
他对唐姻的情愫,看来以后还需找个合适的机会说与她听,免得以后连这个“表叔”都做不成。
他勾了勾唇角,缓缓道:“四娘,我带你去河边放灯,如何?”
暖红的灯光笼着宋昕,那张天生疏离漠然的脸也变得温和许多。
原来表叔是这样柔和的一个人吗?
唐姻回想起宋昕办案时的冷峻做派,竟有些分不清究竟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他。
“四娘?”
随着一声轻唤,唐姻才发现自己的目光过于探究与直白,收回视线回答道:“我还从未放过灯呢……”
在灯节,人们会把对姻缘的许愿寄托灯上,放在河里随波逐流。但唐姻自幼便有婚约在身,所以才没放过灯。
宋昕薄唇微抿,言语随常,胸腔之中却有翻涌:“你没了婚约,多放几盏吧。”
当唐姻手里拿着各式各样灯盏,都快提不住的时候,才知道宋昕所说并非玩笑。
“三表叔,我放一盏灯便够了……”
唐姻仔细数了数,手里大大小小的河灯正正好好十七盏,恰与她的年岁一样。
她只好将手里提着的灯盏,一盏一盏的往河里放,河灯顺着水流,缓缓向下游飘去。
而另一边,宋昕正手持灯铺掌柜借给他的毛笔,在灯芯位置的空白处写着什么。
唐姻看过去问:“三表叔,还要写什么吗?”
唐姻真真是没放过河灯。
宋昕侧眸:“你忘了,放河灯依然要把心悦之人的名字写上。”
心悦之人……
唐姻忍不住去看宋昕手中的灯盏,却看不清楚宋昕笔下在写什么。
宋昕拢了拢莲花样式的灯的花瓣,某个名字被藏在层层叠叠的花瓣中顺流而下。
唐姻看着那盏灯越漂越远,忍不住问:“三表叔……您是有喜欢的人了吗?”
宋昕看着少女的一双湛清楚楚的杏眼,并未回答,而是反问:“四娘呢,四娘喜欢怎样的男子?”
唐姻被问的睖睁当下,她仔细想了想,脑海里模糊的轮廓,竟然不由自主地与眼前之人慢慢重合。
唐姻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甚觉冒犯。
“我不知道,我没想过这个问题……”
“四娘,你如今已无婚约,有些事是可以想的。”
宋昕的表情依旧坦然平静,唐姻不明所以,莫不是表叔也要她好好相看相看郎君了?
前些日子姨母就提过此事,她退了婚,又十七岁了,还是趁早嫁了,免得越拖越晚错过好亲事。这次二姐姐的信中也有提及,问她什么时候去京师,到时候安排几个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