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节
第(2/3)节
,历朝历代留下的珠玉宝器,多如恒河沙数。
而这么多珍宝当中,能够称得上至宝的只有两样。
一样是代表皇权的和氏璧,另一样就是灵蛇神物随侯珠。
世人常以‘珠联璧合’来比喻世界最美好的事物都在一起。
其中的珠就是随侯珠,璧就是和氏璧,两者并称为“春秋二宝”。
由于和氏璧和随侯珠都属于传说中的宝物,很少有人见过它们的真面目。
因此,这两件宝贝具体长什么样样,谁也不知道。
但毫无疑问,这两样宝物都是世间难寻的奇珍,都是世间最美的珠玉。
《韩非子·解老》就曾描述过隋珠和璧之美,曾曰:“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这话的意思是,卞和献给楚王的玉璧,不用五彩颜色来装饰,隋侯的灵蛇宝珠,不用银黄来装饰,因为这两件宝贝已经美到了极点,其他东西都不足以装饰。
和氏璧与随侯珠,就如同两位绝世美人,不需要任何打扮,仅凭素颜就可以惊艳世人,若添脂粉,反而污了颜色。
第331章隋侯之珠(3)
隋珠和璧,并称于世。
原本要论名气和地位,两者不相上下,都是春秋时期最好的两件宝物。
可到了战国时期,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家喻户晓,导致和氏璧名气大盛,一下子超过了随侯珠。
之后,秦始皇灭六国,得到和氏璧,将和氏璧制成传国玉玺,逐渐成为华夏皇权的象征,得到传国玉玺之人往往被当成‘真命天子’。
至此,随侯珠的光芒彻底被制成传国玉玺的和氏璧掩盖,不再那么闪耀。
时间一久,很多人只知道和氏璧,而不知道随侯珠,甚至连随侯珠这个名字都没听说过。
然而,若是因为这一点就认为随侯珠不如和氏璧,那就大错特错了。
和氏璧与随侯珠的存在,共同缔造了‘珠联璧合’成语。
古人对于排位的尊卑次序是看得极重的。
左尊右卑,上尊下卑,前尊后卑。
珠联璧合,珠在前,璧在后。
可见在古人心目中,随侯珠是要稍稍优于和氏璧的。
还有,古人用文言文,说话言简意赅。
提及和氏璧与随侯珠,都不会直接念全名,而会用隋珠和璧代称。
隋珠和璧,也是随侯珠在前,和氏璧在后。
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流传着‘随珠隐,和璧显’的说法。
意思是,随侯珠的光芒太闪耀了,只有随侯珠隐去,和氏璧才能显露其光华,引得世人瞩目。
秦国灭掉六国之后,随侯珠与和氏璧一同成为秦始皇的心头爱物。
可诡异的是,这两件堪称天造地设、珠联璧合的一对宝贝在一起没多久,随侯珠就神秘消失了。
也是在随侯珠消失后不久,和氏璧失去最大的劲敌,才在丞相李斯的建议下,被秦始皇做成传国玉玺。
此外,随侯珠强于和氏璧这一点,也在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
最典型的就是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
众所周知,《红楼梦》是残缺的。
红楼未完,一直是很多读者心中永远的遗憾,由此形成了‘红学’来探轶《红楼梦》的结局。
探轶红楼分为两个流派,一个是考证派,一个是索隐派。
在索隐派的观念中,《红楼梦》是一部反清悼明的小说。
其中,男主角贾宝玉象征着传国玉玺,华夏的正统皇权。
林黛玉是崇祯,薛宝钗是皇太极,钗黛之间的宝玉争夺,本质是皇权的争夺。
贾宝玉是传国玉玺,传国玉玺又是和氏璧制成,所以贾宝玉就是和氏璧。
而贾宝玉早逝的长兄贾珠则象征着随侯珠。
贾珠是贾政的嫡长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