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节
第(2/3)节
甚至其中还有胡诌的成分,也不确定有几分能信。
整理了这几个嬷嬷口中的故事,其中内容囊括了——先帝爷有多么的玉树临风,先帝爷的女人们有多么的花容月貌,而那些女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又有多么的惨烈……
不过有一点,几个嬷嬷口径一致的说辞,引起了芙蕖的注意。
她们说,当年芙蓉宫的主子,曾经成功给谢太妃下了药,害她生不如死,差点胎死腹中。
芙蕖应付完了这几个如狼似虎的嬷嬷,满身疲惫的离开芙蓉宫,走到一个安静的所在,停下脚步,抬眼静静的望着天。
她脑子里只明晰了一件事。
那一年,凤髓那玩意儿,其实是下在谢太妃身上的。
谢太妃中蛊是在秋天,她当时已经身怀六甲,是以皇帝暴怒,处置了芙蓉宫主人,谢太妃为了保胎,几乎用尽了一切办法,最终成功让孩子平安诞下。
次年春,谢太妃生下儿子之后,身上的蛊毒不药自愈。
凤髓,从母体转移到了孩子的身上。
芙蕖摊开了好几遍,闭上眼都能背出来。
身中凤髓的谢太妃,在生下儿子后,恢复成了正常人。
身中屠戮的白府姚氏,在生下女儿后,也摆脱了怪病的困扰。
倒霉的两个孩子无缘无故继承了这一切,一个已经夭折,另一个终年不见天日活得像个怪物。
进宫一趟没白来。
但是芙蕖现在要想办法出宫。
假如如他们所料,姚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女儿身上的屠戮。那么,芙蕖愿意暂时放下私仇,或是助她一臂之力,或是与她合作,到时候共同分享成果。
凤髓与屠戮出自同一人的手。
假如屠戮有的解法,那凤髓必然也有。
万变不离其宗,大同小异。
芙蕖拿出火折子,将两封信烧为灰烬,她心中也想到了苏府。
——姚氏一直虎视眈眈盯着的苏府。
如果不出意外,如果不出意外东西应该就在苏府里了。
第64章
芙蕖在森严肃穆的皇宫中,进入自如,仿佛真的成了个主子模样。
朝晖殿里,她想见皇上,甚至不用通报,堂而皇之的就能迈进大门。
皇帝看过的折子摊在书案上,不避讳芙蕖,招手唤她到身边坐。
赵德喜将墨递到了她的手上。
芙蕖挽起袖子阎摩。
皇上便偏了头,直直地盯着她的手瞧。
芙蕖注意到了他的目光,却不做理会。
皇上温和的开口问:“朕这样看着你,你会觉得朕轻浮么?”
芙蕖果断摇头道:“不会。”
皇上笑了:“为何?”
芙蕖道:“真正轻浮的人,眼睛里含的肮脏令人作呕,皇上没有。”
皇上顺势追问:“那你说说,朕眼睛里含着的是什么?”
——全然都是算计。
芙蕖捏着墨均速地打着圈,却不会将实话说出口,只道:“皇上的眼睛干净的很,一看便知是个好人。”
谢慈为何一定要将她送到皇上身边?
连她都能看出皇上的居心不正,她不信谢慈会被蒙在鼓里。
芙蕖仍然怀疑,谢慈将她送进宫,是别有深意。
皇上不知芙蕖心里的沉重,听了她的话,笑得很开心:“你觉得朕是个好人吗?”
芙蕖忽然抬起脸,直视龙颜,犀利地指出:“您跟三年前不一样了。”
赵德喜的身子忽然震了一下,那是本能显露出来的惧怕。
他们人人都说,皇上亲近内宦,总喜欢与好颜色的小倌没日没夜的厮混。
看来的所言非实。
皇上脸上的笑容一点也不自然,比起太平赌坊里那些笑脸迎人的姐儿差得远了。
都是身不由己,命不由心。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