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00节

第(3/4)节
帝陵”的大库房,这次铺设得比以前更快,用时更短。

    唐彬彬又一次启用无人机在天黑时探路带路,让“超难组”铁马们安全抵达,传递完消息后,还有效宣传了预防和应急措施。

    在“铁马”们离开时,各郡县官员和百姓们依依不舍地送了一程又一程。

    十月二十六,新“十八铁马”虽然一路艰险,但顺利完成任务,还安全抵达医院,没有车辆受损,也无人受伤,大家长舒一口气。

    决定已下,生活自然要继续。

    医院的各个微信群热闹非凡,三天后,各个群主都置顶了一个问题:“如果国都城附近真的发生大地震,我都做什么?”

    秉持“天生我才必有用”,大家各抒己见,有说自己可以的,也有说不行的:

    “啊,我是会计啊,真做不了什么,我可以申请抬担架吗?”

    “我是美术生,要不,给大家画巨幅的古今鱼水情?”

    “……”反正都决定留下了,当然要发光发热。

    终于,池老难得在大群里冒泡:“有应急救援工作经验的人才们,你们该站出来了。”

    热闹的微信群瞬间安静,五分钟后,有人出来回答:“没有救援工具,我们真的做不了什么。”

    “再说,建筑和地质千差万别,能派上用场的经验真不多。只能见招拆招。”

    第193章地动山摇

    确实,在千差万别的现实面前,全院统一了“见招拆招”的共识。

    下山的医护们改变了太医署学生们的学习计划,着重加强“外伤”分级、判断和处置的学习,超高强度的学习进度和实践课,让每个学生恨不得一天能有二十四个时辰可以用。

    国都城尚药局治下开设了惠民药局,集结了城中所有的闾阎医工,以及有志于学医的寻常百姓,由尚药局医工和崔家军的军医们进行统一培训,强化外伤处理和急救。

    各大药铺则抓紧时间准备外伤药材与成药。

    世家高门则在景和帝的要求下,准备了许多搭棚材料,以备不时之需。

    国都城匠人铺出了一批又一批外科器械,用煮沸法消毒备用。

    因为大郢还没有棉花,日常衣物原料只有丝绸和麻布,有织机的人家都在用麻布织绷带。

    百姓们则在里长或坊长的带领下,归置家中值钱物品,晚上在外面搭棚或搭板睡觉,并进行地震的躲避与自我保护演练。

    医院也好,国都城也好……每个人都在努力,也看到了其他人为自己的努力,因此,可能发生地震的消息传开以后,民心未散,反而凝结成了一股力量。

    “大换血”的大小般若寺,所有僧侣都接受了礼部官员极为严苛的挑选,并经历了长达半年的思想教育,重开山门后,让所有进入的百姓有了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僧侣们不再高高在上,对待百姓的态度也和善得多,也不再动辙用前世冤孽、现世报应等等来讹香火钱,侧重与佛教各个节日与祈福活动。

    因为大郢寺庙本就集“书场、医院、社区活动等”功能于一身,所以,僧侣们排演了与“地震防灾”“受灾自救”“互帮互助”等多个方面的小剧场,宣传效果非常理想。

    寺庙旁的悲田坊,增加了病床数量,僧侣们更是按照以前治病救人的经验,准备更多的药材和急救用品。

    而醉霄楼因为与飞来医馆有契约在先,提前按照配方准备了方便储存的“救灾干粮”,两位掌柜又一次心疼得滴血。

    预测的地震区域内,各街坊的坊长里长家中,都在高高的房梁上挂了防风的铃铛,保证地震发生时,第一时间能感应到。

    ……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地震可能发生的十一月。

    景和帝下旨,国都城内外各坊的坊门、四大城门夜间不关闭,以免地震后城门坊门变形而打不开。

    禁军和金吾卫不分昼夜地巡逻。

    国都城上
第(3/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