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节
第(6/7)节
就进来了?”皇后虽在骂他,脸上却笑吟吟的,“春喜,给永宁王上茶,解解酒,头晕不晕呢?”
“谢母后,回母后的话,已经好些了。”刘遇这才见着贾母,亲自跨来一步,扶她起来,“老夫人何须多礼,是来宫里见贤德妃娘娘的么?”
贾母忙称是。
皇后道:“时辰也不早了,贤德妃想是也等得久了,我就不拉着你们说闲话了,还是早些去团聚得好。”一面又命宫人去给刘遇搬小几来吃些热乎东西。
贾母心知她要忙着接待刘遇,也不敢再逗留,急匆匆地退下,去见元春了。
元春果然已经等得望眼欲穿,见到她们来,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也不肯叫祖母、外祖母与自己行礼,扶着她们就往里间走。女官提醒道:“娘娘,请老夫人落座罢。”她才抹了眼泪,同贾母、王夫人分主次坐下:“我派人去皇后娘娘那儿打听,说是周贵妃姐姐家的人才出来,我还以为要再多等会儿,没想到祖母、母亲出来得倒快。”
她这一说,贾母也叫苦不堪。说不知道其实皇后跟这些后妃的娘家人也没什么可说的?可是拖也得拖一阵,显得她亲切,也是给底下人体面。就只有她们,只进去了一会儿便出来了,别的宫妃要是也打听到了,指不定以为皇后怎么厌弃她们呢,只得道:“偏是凑巧,我们给皇后娘娘请安的时候,永宁王也来了。”
元春叹了口气:“那怪不得,永宁王来了,皇后娘娘哪儿还有心思同别的人说话呢?”
贾母只觉得这话说不得,可又不能明着提醒娘娘慎言,只能小心地同她打了个眼色。
第104章第104章
元春这话,却是有感而发。都说宝玉是荣国府的宝贝疙瘩,只要有他在,老太太眼里必只看得见他一个。可跟永宁王比起来,别人哪儿算得上是众星捧月?皇后一贯冷情冷性,谁也不愿意搭理的,如今见了他,也像见了亲生儿子一样,嘘寒问暖,笑脸相迎。按理说,元春娘家还和他舅舅家沾亲带故呢,她又不像周贵妃、吴贵妃那样有自己亲生的儿子,总要去和永宁王争一争,但偏就是这点“亲”,让她几乎抬不起头来。刘遇金口玉牙认了黛玉是自己的“表妹”,那哪怕那林黛玉是元春亲姑姑生的女儿,她也不能说那是她的表妹,否则,她成了什么辈分了?偏前面和吴贵妃起争执的时候,每次都是她落了不好,还回回都叫永宁王撞见,帮着哄帝后高兴。怕是那刘遇眼里,她是个顶顶尴尬、顶顶狼狈的人了。
这些话她也不能对娘家人说,事实上,除了刚封妃的时候她有过些许念想外,现在已经看清楚了,皇上心里,她就是个可有可无的,封她为妃,多半就是为了稳住那些老臣的心。几个妃子里,周、吴二位贵妃都有儿子做依靠,虽周贵妃看起来遭了厌弃,但她娘家势大,将来二皇子出去分府了,还愁没有她的好日子?吴贵妃有皇上的宠爱,周贵妃有在忠平王府时陪伴的情分和资历,她有什么?她起初也只有上皇的旧臣们给皇上的压力,如今上皇病危,旧部分崩离析,她这个棋子,早晚要被清算的。
说起来,其实如果在后宫里安分守己地熬日子,闷不吭声的,皇后也不是那种会赶尽杀绝的人。比如蔡嫔、简贵人之类的,除了每半个月一次的请安就见不着人,有什么能露脸的事儿也不争先掐尖儿,成天在自己的宫里不出门,大半年的没见着皇帝一面,也不着急,该吃吃,该喝喝,难得看见她们一次,红光满面,心宽体胖的,不知道的,还以为她们才是宫里头最自在的人呢。皇后这个人,心眼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没见她给底下的妃嫔卖过面子、赏过好处,但不惹到她头上,她也不为难你。原先简贵人失宠,被内务府的人欺负了,告到皇后面前,别人还笑她不识趣,自讨苦吃,结果皇后还真替她讨回了公道。若是元春自此学着蔡嫔一样,不再管那些事儿,关上门来,弹弹琴写写诗,说不定也没有这些烦心事了。
可她不能!她娘家当年多显赫的一门双公,金陵四大家族之首,谁见了都要赞一声气派的人家,自祖父去世后,便一直在
第(6/7)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