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
第(5/6)节
这“不知好歹”四个字总像是意有所指,王夫人既觉着委屈,又有些莫名,只能闷着生气。又恼凤姐自己办不周全,扯自己过来挨了这通,又觉得这丫头牙尖嘴利的,委实小气,更气贾母不分青红皂白,从前就偏心贾敏,如今为了她女儿,更是什么都忘了。林家如今又是修墙,又是扩院的,动静也不小,若无林海家财,哪能这般容易?拿走了那大半还不够,挑着小丫头来伸手,也是蛇心不足了,她有心再劝劝,只恨自己嘴笨,便瞪着凤姐,指着她开口,却见凤姐眼神飘忽,装作不见。
“已经是这个时辰了,外祖母好歹睡一会儿,不然下午没精神。”气氛实在是僵硬,黛玉开口劝道。
“不了,过了那个点,睡也睡不踏实。”贾母道,“你再坐坐,等她
们姊妹醒了,喝一喝茶,说说话。”
黛玉温声应“是”,坐在床边,扫过屋里几人,忽然想起自己刚进京时,战战兢兢,不敢出一步差错的模样。当时到底是为什么会那么怕呢?总觉得自己会给父母亲丢人,可如今再看这偌大的荣国府,比起当年来,更要华贵体面,可她已经能泰然自若地坐在这里了。热门小说下载
第61章61
说是来给外祖母请安,最后抬了一个箱子回去,黛玉也颇是头疼要怎么解释,思来想去,到底是不愿意扯谎的。婶子问起来,这箱子的来历总是要如实说的。至于贾母为什么要提前交还给她这点,还要再斟酌下词句。
好在今儿个林澈下值晚,林徥过来接她。他不是不好奇,只是却没有二哥那般热络敢问,客套地跟贾母道过谢,说几句妹妹在这儿叨扰了的话,便扶着黛玉上了马车,还叮嘱了一句:“母亲说妹妹肯定累了,一会儿到了家里,直接回屋里歇着,晚些来一块儿用膳就是了,别再折腾什么先去她屋里的礼数了。”又说,“今儿个钱家来了帖子,明儿个他家老太太和太太带钱姑娘来玩,母亲让我告诉妹妹一声,想着妹妹可以提前准备衣裳首饰。”
黛玉虽平日里不喜落人后,却也不是在穿戴上计较的人,闻言笑道:“我和钱姑娘都是还没出孝的,衣裳首饰有什么好在意的。”
“我不过传声话,妹妹自己做主呗。”林徥嘱咐了一声,“妹妹帘子拉紧些,车里有暖炉,仔细别受凉。”说罢便替她拉好了门帘,折身上了马。
黛玉安坐在马车里,把提了一整日的心悄悄地放了回去。她不知该庆幸贾母心里到底还是有她这个外孙女的,还是该冷笑今天的这一出大戏。从前说偌大荣国府,虽出的比进的多,也有句俗话叫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呢。也难怪父亲去世后,舅母她们要视叔叔婶子为敌了--只怕自己家的那点子家业,早被他们看成囊中之物,父亲临终前分家产的那一出,在他们眼里不是意外之财归了别处,而是自家被撬了墙角呢。说来说去都是一个“钱”字,俗得她连翻白眼的力气都不稀罕花。事到如今,也只能安慰自己,好歹外祖母还拿她当小辈儿疼,也在荣国府说一不二的,这些小动作,她不知道也罢了,如今知道了,总要大刀阔斧地改一改的。
这些事多想也无益,她索性撇到脑后去,伏在紫鹃肩上,想着歇一歇。
紫鹃今天也是提心吊胆了一整日,见姑娘亦显疲态,更是心疼,又不敢说话。还是黛玉先开了口:“先头婶子说过钱姑娘家里的事没?我没印象了,原以为她是和我一样孤苦伶仃的,原来她不光有祖父祖母,妈妈还在。”
紫鹃忙道:“姑娘现在也不是伶仃一人了。”心里却在想:“原来我以为老爷太太邀了钱太医来家里住,是存着给三爷说亲的心思,可是要是钱家太太也在,就不大像了。原来钱太医、钱老太太年纪大了,带着个小孙女,住在别人家,便是把孙女儿许给人,也是常事,多的是美谈,可钱太太也在,这算是举家借住这儿了,再说亲,便有些跌钱家的份儿,要被人议论是特特为着亲事来租这院子似的。”可是又想起薛家来,薛姨妈连“那锁是个和尚给的,将来要寻个有玉的方能结为婚姻”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
第(5/6)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