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节
第(3/3)节
村民劳动时有记分员随时随地巡查每个人的劳动情况,劳动的村民之间也会默默相互监督。
那些滥竽充数磨洋工的人会被扣工分,甚至不给工分。
每个队员每月的出勤情况和工分情况会汇总成表,挂在墙上接受群众查看。谁对自己或别人的工分有疑议,可以在全体队员例行会议上提出来。
然后是分配口粮。
基本上全国生产队实行的都是八二开分配口粮,即每人每年能分到的口粮,其中80来自人人有份的基本口粮,剩下的20工分口粮则是根据每人每年的总工分多少来分配。
因此那些失去劳动力或者暂时没有劳动力的村民也会分配到基本口粮,只是比别人少而已。
当然,生产队口粮的实际分配情况并非像上面所说的那样笼统,实际的分配情况要更多样化、人性化、因地制宜化。
不过这个年月全国都穷,平摊到每人头上的口粮常常吃不饱肚子。
农村不管走到哪里,看到的人全是一水儿的瘦不拉几和一张张饥饿的脸孔,很难看到一个胖子。
像杨思情这样被蓝团长养胖了几斤就紧张得要减肥的人,在他们看来是神经病一样的存在。
挨饿的时候,胖的这几斤肉那可是地主家的余粮,帮助对抗饥饿。
杨家村靠近农田的地方有用木架吊着口铜钟,一天要由敲钟员对着手表上的时间敲响五次,上午响三次,下午响两次,代表一天的工时。
清脆的钟声传遍四野,在田野间回荡,干农活的村民们凭钟声上下工。
敲钟员敲钟的工作也算工分,一天给两个工分。
至于手表,那是生产队的财产,轮到哪个敲钟,就把手表给哪个戴。
戴手表在农村是件拉风的事,佩戴的人常常故意把袖子折起来露出手表。
十二点半,上午收工的钟声敲响,耕耘的村民们纷纷放下农具,收工回家吃午饭。
农具就扔在田间,没人会去偷拿。
犁田的牛由饲养员牵回饲养场吃料、休息,饲养场建在村子高处,抬抬眼就能看到。
那几个在杨家小院胡闹的小鬼头已经把杨思情带着个解放军回村的消息广播出去,因此好几条回村乡道上的村民都在热烈议论这件事。
他们像突然得知《回家的诱惑》特么出第二部了那样兴奋,逢人就说。
本来杨家和村长家的恩怨已经被他们嚼烂,没兴趣再嚼。
奈何今天,啊哈,沉寂已久的杨家居然迎来后续剧情,这次还加入了新角色——解!放!军!
第(3/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