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节
第(2/3)节
唐振家,唐振家被他盯着心里恼怒,怒问他:“你到底怎么想?”
唐启阳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反而问他:“分家的时候你心里就放弃我这个儿子,后面又来管我是什么意思?”
唐振家被他说中当初心里的想法脸色不变说:“胡说什么,队里又不是只我们一家分家。”
唐启阳不在意说:“是不是你自己心里清楚,我再告诉你一遍,我家的事你不要来插手,更不要打着为我好这种恶心的话来教我做事!”
唐振家生气说:“你们不趁年轻生个儿子,将来老了怎么办?”
唐启阳轻蔑看他问:“你有四个儿子和好多个孙子,哪个是真心关心你老两口?年节我给你们送的东西有多少是你们吃到肚子里?”
真心关心?唐振家愣了愣沉默,想到春天时自己和老伴着凉感冒,老大没有去给他们买药,姜汤还是老伴自己煮的,几个孙子没有一句关心的话。
唐振家脸色难看沉默地离开,唐启阳看他的背影冷笑一声,老宅的房子少又窄,他的大孙子娶媳妇的时候就是他们老两口子给他腾房间之时,以后还有得闹。
徐兰和唐启阳打人的话题议论两三天就消下去,孩子们去打猪草也没有受到非议和排挤,两人放下心。
四五天后玉米培完土,水田不长草,队里大部份人又闲下来,不是去黄豆和花生地里拔草就是在准备开荒的地方砍乔木砍荆棘,那边大的树木早在大炼钢时期就砍完。
徐兰和唐启阳去割荆棘和砍乔木两天就到九月一开学前一天。
晚上吃过饭,徐兰和晓婕说:“老三,你现在还没满十岁,年纪还小,不用和你大姐二姐一起跳到四年级。”
晓婕抿嘴说:“妈,我想和大姐二姐同一个班。”
徐兰知道她胆子比较小,和两个姐姐在有安全感,她想了想,老三现在九岁半快十岁,没有意外考上初中就是快十二岁,其实不算太小,三个孩子一起进城上初中也有照应。
于是她说:“行吧,一起就一起。”
次日早八点多,徐兰和唐启阳没有去上工,带着孩子们去学校找凌校长和他说晓风晓语晓婕三个孩子要跳级的事。
凌校长同为知青,知道乔怡给唐晓风几姐妹补课,她们在学校读书认真,成绩很好,爽快去出题给她们三个考试。
快一个小时后晓风晓语晓婕考完试,凌校长十多分钟后批改出成绩,晓婕的成绩最好,双满分,晓风和晓语的语文各丢一分,三个都入读四年级。
凌校长亲自给她们办理注册收学费,办完。”
再多的话他也不好说,现在都说读书无用,不然他们知青怎么会下乡。
整个小学认真读书的孩子没有几个,家长送他们来读书也只是让他们识字,基本上读到三年级就辍学回家帮忙干活,读到小学毕业的很少,考去城里读书的孩子更是少之又少。
将来……,他自己对将来都迷茫,看不清前路,没什么好说的。
唐启阳微笑说:“当然,几天孩子在学校还请凌校长多多费心。”
凌校长客气说:“这是自然!”
晓风和晓语晓婕三个顺利升上四年级都很高兴,回家走路的脚步轻快。
一家七口回到家,唐启阳拿上铁锹和竹筐,徐兰拿上柴刀,都去后院。
徐兰把红薯藤从根上割下,晓风几个把割下的红薯藤搬到外面,随后唐启阳用铁锹比较小心地把红薯挖起。
他们种的玉米比队里还早种,所以玉米苗也比较大棵,不小心会伤到玉米根。
红薯种的时间超过四个月,但没有肥料放,长得一般。
晓风五个分两拨,一拨收红薯藤,一拨捡红薯传递到外面,她们都小心不踩到玉米苗。
徐兰把红薯藤割去一半停下,转头把红薯藤捡起一大捆抱到前头,看竹筐里的红薯和唐启阳说:“中午做饭时烤几个。”
唐启阳挖起一窝红薯说:“行啊。”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