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节
第(3/3)节
部称重,计算出平均亩产量,运走,换的粮食运进来……
县里用这种子种的田地也要计算产量和亩产,和别的县市调换粮食和种子……
调来半山村的基肥不太够,继续从别的地方调……,事很多,在普通人看不到的地方,领导们也忙得飞起。
玉米地和荒坡有段距离,要去树下休息要走一小段路,不太方便。
唐启阳挑玉米回队里第二次就回家把竹竿扛去玉米地,三两下在一块地里把棚架搭上,用玉米杆铺在顶上,然后把他们的水罐放在棚子下。
徐兰和晓风来喝水能挡一下阳光,水也不会被晒热。
小队长也叫人把拆回的棚架搭上,铺上玉米杆,这小棚子搭得容易非常实用,以前他们就是没有想到。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12-1215:02:11~2022-12-1222:55:3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巴山小子、庭庭20瓶;218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26章送
◎掰玉米,挑回去,砍玉米杆子,一块地一块地的收过去,收获过的土地◎
一部份人掰玉米,一部份人挑玉米回队里,一部份人砍玉米杆子,一块地一块地的收过去,收获过的土地变空旷。
负责晾晒粮食的人在玉米挑回队里后就开始脱粒种子,把头和尾不合适做种子的玉米粒扒出另放,中间做种的玉米粒脱在前面的竹筐里,脱出小半筐就拿到太阳底下晾晒。
烈日下,有棚子遮阳让人缓一缓,让大家的身体和心理变轻松一些。
到十一点,顶不住的人陆续回去,他们回去也不是回家休息,而是去祠堂房间里脱粒玉米。
下午有几个有中暑的轻微症状,她们在棚子下歇一歇,喝下凉茶就有好转。
劳累一整天下来,因为昨晚吃肉提升的士气又蔫下来,下工回去,相熟的人碰到相视无奈地笑一笑算是打招呼,话都不想说,安静地回家。
农具一般是不够人手一个,所以要边收获边翻地,第二天干活的人做些调整,唐启阳和唐启凡被分配去切玉米杆做青饲料。
去年到现在,三队找买到三把大铡刀,但唐启明只安排两人去切,两人给他们运送玉米杆,两组干活累了互换。
徐兰和三十多个壮年男女被分配去翻地,晓风还是掰玉米。
唐启阳和唐启凡在地窖上面的棚子下,两人坐在同一张竹席里对着坐,前面是大铡刀。
唐启阳左手拿过一把还是翠绿的玉米杆,右手抬起大铡刀,左手把玉米杆推到刀下,大刀落下轻松切断玉米杆,刀挺锋利,就是大刀的重量对普通人来说太重。
第(3/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