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09节

第(2/3)节
“今年我们的水田不长虫也不长草,别的大队用同样的种子,长虫也长草,真是奇怪。”

    王秋花笑说:“我们两家的祖宗又显灵了呗。”

    徐兰心想是唐启阳大半夜费功夫消杀的,功劳扣到祖先头上了。

    徐兰问她们:“嫂子们,队里的玉米我没有近看,长得怎么样?放肥料和没放肥料差别大吗?”

    纪凤英说:“差别挺大,放肥料的叶子翠绿,根部粗壮,不放肥料的叶子有些黄,根不够粗壮。”

    王秋花可惜说:“是啊,差别很明显,有足够的肥料全放就好了。”

    大家说说话就到对面山坳,徐兰把晓雯安置在地头拿锄头很花生培土。

    这边是每年开荒每年扩种,所以杂草很多,先用锄头把杂草锄起堆在花生根部旁,然后从两边挖土埋上,把杂草完全深埋住,让杂草烂在里面成花生的肥料。

    玉米都不够肥料放,花生更没有肥料放,种黄豆能肥地,所以去年种黄豆的地方今年种花生,去年种花生的地方今年种黄豆。

    去年冬天开出的荒地全部种黄豆。

    天气不冷不热,这时候干活比较舒服,徐兰干活又快又好,记分员来看了心里佩服她。

    两个驻进半山大队的农业专家钱海蓝和张和平又在半山大队一队到三队的水田还有玉米查看后回到大队部。

    两人不仅负责研究半山大队的农作物,还收集周围几个大队的农作物生长的详细清况,其他公社用新种子种的田地也要大致了解,隔段时间两人分开去查看。

    大队部腾出一间办公室给他们用,他们回办公后就开始写报告,把半山大队和周围几个大队,还有t县其他公社的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详细写下。

    两人着重报告半山村今年的水田不长虫不长草的情况,还有三个小队的玉米施肥不足的问题。

    关于半山村种玉米的肥料不够,他们之前就向上报告过一次,但到现在都没有消息,玉米已经培土,看长势差别很明显的玉米苗,钱海蓝和张和平心里非常可惜。

    如果玉米苗都能施够肥料,结出的玉米种会更好!

    到中午下工,徐兰叫王秋花帮忙看锄头带着晓雯回家,这里离得远,大家基本上是家里人送饭送水来,在地头吃。

    家里没有人做饭的就提早一个多小时回家做饭给家里其他人送来,比如纪凤英。

    徐兰带着晓雯回到家洗手就能吃饭,下午晓婕请假在家带小妹。

    所以吃过午饭徐兰就一人带水去上工,她到时刚好是上工时间。

    干了一天活徐兰挣到八公分,是公分最高的那部份人,不是农忙时节,几乎没有机会挣到十公分,男女一样。

    徐兰回到家唐启阳已经回来,正在厨房里炒菜,她向厨房看一眼去井边洗手后进厨房站他身后问:“今天怎么样?”

    唐启阳回头笑说:“妥了,九月林场能匀给我们一些,但只够房顶和搁楼横木,窗户,搁楼铺的木板是不够的。”

    徐兰说:“那就用竹子铺吧。”

    唐启阳:“嗯,摆饭吃饭。”

    次日夫妻俩一起去上工,别人问唐启阳筹备木材的事,他担心有变数不和人把话说死,只和问的人说:“到九月份才确定有没有。”

    那人羡慕说:“你还有门路,我们都不知道向哪里找买。”

    唐启阳说:“买到也欠人人情啊。”

    “也是,要办点事是要欠人情。”

    唐启阳:“可不是”,置办点东西拐来拐去,人情复杂,这是他最不喜欢的地方,但生活在这个社会,又不得不面对和正视这个问题。

    给花生和黄豆锄草培土后,天气越来越热,端午临近。

    端午前下几场大雨,下大雨后徐兰就和唐启阳从早到晚的往山上跑采蘑菇回来,轻洗晾晒。

    下雨蘑菇干得慢,唐启阳晚上就用火异能稍稍烘干一下,不让蘑菇晒坏。

    父母忙活,晓婕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