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节
第(2/3)节
说到生意人,沈燕好奇:“听我哥说,现在南方那边热闹得很,很多工厂建起来了,大量招工人,那边工作非常好找?”
“嗯,没错,我们回来之前去上海那边待了几天,投资的老板多了起来,工厂也建起来了,现在只是开始,以后会更好。”
沈燕羡慕道:“那可真好,他们那边的人以后都能进厂工作?”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哎,我就是问问,我也不羡慕他们,我还是挺喜欢当老师的,以后在钢厂子弟小学好好干,干到退休我觉得也挺好。”
张惠回忆了一下,大概记得,八十年代末下岗潮的时候,县里几乎所有的厂子都垮了,一些有技术的工人并入到省城厂里继续上班,一般的工人就直接下岗。
钢厂子弟小学还是一直存在着,钢厂垮了之后,钢厂子弟小学就成了公立的学校,教职员工都没有变化。
张惠说几乎所有的厂子都垮了,没有垮的厂子都缩减规模变成私有的,比如周震当年盘下机械厂,不知道这辈子会不会有变化。
说起周震一家人,沈燕说:“放暑假的时候袁晓婷和周震带着女儿回来了,他们还是住在钢厂家属院里,家属院的房子本来说要收回去,后来袁晓婷她爸和钢厂那边商量,补了一部分钱,钢厂分给他们家的房子就还是他们家的。”
“这么好说话?”
“听校长说,今年钢厂效益好,这才半年就做了去年一年的活儿,下半年效益还会更好,所以钢厂的领导们又在谈建新家属院的事情。”
去年恢复高考后,气象一下不一样了,各行各业都像是迎来了春天似的,钢厂这边效益肯定就被带着向好。
沈燕笑着说:“现在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有奔头,这样的日子才过得有味道。”
沈燕当老师,以后不会失业,她公婆在县委上班,以后日子也有保障,沈燕他们家这样的配置,下岗潮的时候是最不会被影响的家庭。
沈燕还要回家做饭,坐下聊了会儿就要回去了。
“你在家待几天?”
“待半个月吧,还要去我师父家一趟,从我师父家回来我就要回北京了。”
“以后你春天不会再来了吧?”
“这三四年要上课,春天来不了,只能暑假的时候带着孩子来一趟。”
“听你这个意思,等到大学毕业,你还要去山上采茶?”
张惠笑了笑,就是这个意思。
沈燕翻了个白眼:“你这人的想法真是奇怪的很,别人家考上大学,欢天喜地上学,等到毕业就分配进国家单位,你倒好,还想去山上采茶。”
这不是喜欢么。
张惠把沈燕送到门口,目送她带着娃走了。
林西跟着陈丽芳去买菜,沈燕走了后他们才回来。
“运气好,买到几斤野山药,你们想清炒还是炖汤?”
“妈你看着办,怎么弄我都爱吃。”
陈丽芳说:“今年乐意上山挖野山药的人少了,只要有人进城卖野山药,一下就被人抢光了。”
“回头我们自己上山挖。”
“咱们这一片可挖不着,城外云顶山脚下,都被那些老头老太太的脚印踩满了。要挖野山药,还是要去你舅舅家那边。”
张惠一拍大腿:“咱们还要去舅舅舅妈家走一趟。”
陈丽芳想到了人参:“去吧,家里的火腿给你舅舅舅妈拿一条去。”
“好。”
林西也对乡下很好奇,第二天去洪渠大队,她也跟着去了。
家里两个孙子都不在,没有孩子需要照顾,陈丽芳和张高义也跟着去了。
车上一共七个位置,除了司机六个位置,他们五个大人三个孩子,位置不够,江森和江枫两兄弟全程被外公外婆抱在怀里。
幸好路途也不长,自己开车,一个小时不到就进村了。
车子开进村,那可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