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77节

第(2/3)节


    看母亲的状态,并不似有疯疾的模样。

    还有何嬷嬷那句“娘娘一直都很好”,很难不让他在意。

    回到府中,静坐了两个时辰后,唤来了近卫。

    “查一查给母后诊治的太医,还有把先前在坤宁宫伺候的人都调查一遍。”

    调查回来,几位太医都说皇后有疯疾的症状,只是症状轻微,需要静养。

    从近身服侍过的宫女内侍那处盘问得知,皇后情绪不太稳定,寝食难安,日渐憔悴。

    一切好似没有问题,却又透露着问题。

    英王查过疯疾的症状,也听闻过霍善荣患上疯疾所为,夜里梦魇,挥刀乱砍,终日疑神疑鬼,脾气极大,不知多少宫娥内侍因他的疯疾而丢了性命。

    可他母后却是没有这些症状,只是脾气古怪了些罢了。

    不妨大胆猜测一二,母亲若无疾,为何又要做出那样得罪人的事来?

    母亲不是愚笨之人,如此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之事,累得被禁足在坤宁宫,若无疯疾,那定然是不会做的。

    不是疯疾,又是什么驱使母亲这么做?

    有一种可能,这一刻,他却不愿深思下去。

    第207章二百零七章

    周帝登基已有大半年,储君依旧迟迟未定,沉耽于改革与修订律法。

    因此,提出修订律法和选取人才法子是伏危提出来的,伏危也是忙得脚不沾地。

    至于立储,起先朝中也会有人提起,只是周帝都会问起改法与战后民生的进展,若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便会当朝斥责,再说天下方定,还未算太平,百姓尚未安居乐业便一而再三的提出立储一事,如此热衷的劲头,怎不见众卿家放在国之兴盛之事上?

    周帝这些话一出,谁还敢多言?

    百官嘴上再不提,心下已有将来追随的储君人选。

    数位皇子中,最有机会的便是景王和英王。

    前者为嫡出,后者功绩卓然。

    都是另外两位皇子没办法比较的。

    只要周帝晚年不糊涂,储君便是这两位的其中一位。

    在朝堂之上,百官收敛,但私下却是泾渭分明。

    朝会散去,伏危与左丞走了一道。

    闲聊了一些改革陈旧律法的事,行出了宫门,才道:“方才在朝廷之上,圣上让英王任宵禁营三营指挥使。却禁足皇后,打压顾家,却似乎有意亲自调教。”

    话到此处,左丞脸色凝重了许多:“圣上还未放弃这个嫡子。”

    伏危轻一叹。

    确实,周帝还是没有放弃英王这个嫡子。

    以前伏危倒是感叹过周家的家规,袭爵只看势力,不论嫡庶。

    可那英王到底是在周帝膝下养大的,感情自是会比养在老郡公膝下的周毅要好一些。

    又或许,周帝有让兄弟二人旗鼓相当竞争或相互制衡之意。

    伏危淡淡一笑,瞧了眼宫门,只道:“圣上之意,岂是下官能揣测的。”

    左丞往宫门瞧去,看到了英王的身影,会意一笑,最后说了句:“是呀,圣上之意,怎是我们能揣测得了的。”只怕英王也未必能揣测得了。

    二人在宫门前别过,伏危看向英王。

    恰逢英王也看了过来,二人平静无澜地相视望了一眼,在伏危颔首简礼之时,英王上了马车。

    好似一切都是那么的风平浪静。

    回了府,问了下人,知道虞滢在药庐,换下官服后,径直去了药庐。

    虞滢在京都开了医馆和医塾,坐镇数个月后,生了病,是劳累所致,便被伏危强制在家中休养。

    除却隔日去医塾上课外,虞滢多数待在药庐。

    伏危还未打开药庐的栅栏门,便看到在药炉中晒药材松土的妻子。

    在外边停下脚步,静静看着露出小半脸的虞滢。

    一身简单的布衣,头上也没有过多的珠翠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