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节
第(3/5)节
些?”
翻遍四书五经都做不出来,分明要为难他们。
温弥眯着眼,冷声喝斥他道:“文华殿不得出声喧哗。”
此言一出,吓得那位发问的贡士面无生色,其余揣着话想说的也都噤若寒蝉,只好硬着头皮又读一遍题目,大气都不敢出了。
太子太傅裴颂走到卫景平跟前看了看试题,和稀泥道:“本官瞧着陛下出的题目不偏,以诸位的博学,作答这题小菜一碟呵呵……”
他说着意味深长地看了吏部侍郎钟行舟一眼:看看哪个不老实的拉个黑名单,以后授职给他扔个冷板凳坐!
钟行舟会意,立刻用目光巡视起文华殿,虎视眈眈地盯着每一位考生。
这下贡士们彻底老实了,直愣愣地瞅着试卷,连头都不敢抬一下。
国子祭酒张得看着不忍心,出面安抚道:“这殿试策论不像你们先前会试做八股文章,句句要落在绳墨之内,只要是经世致用的,大胆灵活一些写就是了……”他说完看了看沙漏道:“时辰不早了,你们潜心作答吧。”
全场噤声。
大约过了小半个时辰之后,贡士们陆续动笔开始打草稿,礼部尚书温弥见状才命下发答题纸,题纸用的是上好的宣纸,幅面考究,行列皆用暗线分隔,一行限定书写字数,卫景平默数了数,大概一页纸能写300来字,一共五张,也就是说此次策论的上限不让你超过1500个字。
卫景平还没想好怎么写,是以尚未动笔。他不是一点儿思路没有,而是想了太多的路子,比如行儒家治国之正道重视农桑,励民间多种地多生孩子多交赋税的办法,再如从户部调动转运使、盐铁使,叫他们去为国库赚钱,又或者暗戳戳施法家之手段叫大理寺抄几家敛财多的世家,收缴他们的银子充盈国库,不是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例子嘛,更有来钱最快的办法把主意打到西北边关那些动不动就干一架的胡人小国家头上,卖给他们兵器换银子……但有些事情没法摆在明面上说,更拿捏不好尺寸。
他猜多半的贡士都会在考卷中长篇大论重视农桑这件事,区别就只剩下文笔了,作为考了这么多年试的人,卫景平觉得他想靠文笔独占鳌头很难。
再者,重视农桑使民间人口增长,大概从云骁帝开始实施,到他的皇子皇孙即位才能享受到红利,属于泽被子孙之事,而从题目中看出,他眼下手头就没银子使了,能等?
必然不能。
所以重视农桑这一条犹如隔靴挠痒,屁用没有。
作者有话说:
更新~本来想跳过殿试这一场直接状元的,但看了看后面的大纲,似乎又不太能,所以还得来一场考试~
第155章捞钱术
◎“贫道观你面相,天庭饱满,双目有精光,如猛虎下山一定能中个状元,”◎
云骁帝要的是你给他出个主意,只要大喊一声“钱来”,国库朝银子招招手,那钱便自个儿争先恐后地跑进去了。
这就是让你一猜就着但不可说的圣意皇帝要贡士们在策论之中给出捞钱术,换句他上辈子时髦的话说就是论如何快速高效地割韭菜。
国库捉襟见肘,皇帝生出敛财的心思并不新鲜,他不是帝王之中头一个发愁没钱用的,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以前的经验,第一,盐铁专营,寓税于价。怎么干呢,就是将煮盐、冶铁和酿酒等几个利润尤其丰厚的行业通通收归朝廷所有,让朝廷专门设立司来做这个买卖,需要用钱的时候,想怎么涨价就怎么涨价。
如今三项之中,除去冶铁,煮盐和酿酒在先帝时就允许私人经营,由此养活了不少巨商大贾。
要是把这两项收回朝廷手中,别说提价了,只要跟商人买得价格一致,都有不少的赚头。且不说煮盐是暴利,单论酿酒,毕竟太平这么些年,粮食便宜,官中酿酒的技术又好,由官中来经营的“御酒”指定更受欢迎,一开始百姓都急着尝尝鲜,上来财路就很宽阔着呢。
只
第(3/5)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