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56节

第(2/3)节

    而根据信件的时间推算,只怕用不了两日,就有一大批粮食抵达军中了!

    “这,这可真是一件大事儿啊!”

    刘清远也不由高兴的一拳砸在掌心,顿时喜极而泣起来。

    武安侯也乐呵呵道:

    “所以啊,你就放宽心吧,多大点儿事儿!本侯还能饿到了自己人?安安心心照看着受灾百姓便是!”

    “是!”

    刘清远下意识的大声说道,下一刻却因为自己的失态,不由自主的涨红了脸。

    仓皇之下,刘清远与对面的少年对视上,他有些尴尬的低下了头,徐瑾瑜只淡笑为其解围:

    “素来听侯爷说刘太守一心为民,今日见到您这般情切,若在世召父杜母,实为百姓之福报。”

    “徐解元如此谬赞,某愧不敢当!”

    刘清远忙推辞,只是随着心里的巨石落下,他的整个面貌精神都焕然一新,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

    徐瑾瑜也是这个时候,突然发现这位刘太守的举止之间有些熟悉:

    “学生今日一见刘太守,便觉应是相熟之人,倒不知您昔日高中前曾就读何处?”

    “吾亦觉得与徐解元颇有几分眼缘。”

    刘清远这会儿看向徐瑾瑜,目光中满是欣赏,这样的少年郎,气质非凡,一举一动,皆可入画,便该是先生们曾经督促他所要学习的君子之风。

    “吾曾就读过东辰书院,只不过才疏学浅,如今说来,倒让先生们面上无光了。”

    刘清远如是说着,可是语气中的自豪却不容作假。

    他以自己是东辰学子为傲!

    徐瑾瑜随后不由眼睛一亮:

    “原来学生竟与您师出同门!”

    “什么?”

    刘清远一时也激动起来,人生四喜中的他乡遇故交之喜,刘清远今个可算感受到了!

    这少年虽与自己不是老友,可是他娓娓道来书院里,山长、先生们的近况,仍让刘清远忍不住几度落泪。

    “……徐小兄弟见笑了,如今我这般境况,倒是无颜再叨扰先生。”

    三言两语下来,刘清远待徐瑾瑜的态度顿时亲厚起来,他有些狼狈的笑了笑,又抹了把泪。

    玉郡这等地方,他能被丢过来,实在需要说自己曾经出身赫赫有名的东辰书院了。

    “正深兄此言差矣,倘若山长和先生们知道,东辰书院有您这样能沉下心,安抚一方百姓的父母官在,也将以您为傲。”

    刘清远摆摆手,随后又与徐瑾瑜说了许多武安侯听不懂的话,气的武安侯翘了翘胡子,随后背着手去处理公事了。

    闲言几句,刘清远的情绪也渐渐平静,大惊大喜之下,让他的面色还有些苍白,眼眸却熠熠生辉。

    等刘清远听够了东辰书院之事后,这才看向徐瑾瑜:

    “说起来,徐小兄弟既然与宣抚使大人同来,想必圣上必有叮嘱,若是有什么我可以帮上忙的,我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徐瑾瑜听了刘清远这话,不由一笑:

    “说起来,还真有一事请教正深兄。圣上听闻边疆百姓自今秋起,有多地罢耕,不知可有此事?”

    “罢耕之事?”

    刘清远没想到徐瑾瑜一语便问到了关节,他斟酌回答道:

    “罢耕之事,确有此事,但实在是越贼太过猖狂,玉郡城外的百姓有大片平坦的土地可以耕耘,可越贼数次烧杀抢掠,甚至有一整个村子当年都颗粒无收。”

    刘清远面色沉痛,此事他还曾想上司写信请求抚民,但也经过了两个月才有答复。

    而在那段时间,刘清远自掏腰包也不能够,还是当时正值秋日,村民们进山找吃的这才勉强撑了下来。

    “这件事并非因百姓之过,还望徐小兄弟回京后能在圣上面前美言几句,倘若圣上要降罪,我愿领受,便不要也责怪这个百姓了。”

    他都已经被发配边疆了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