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62节

第(2/3)节
内里记黑账的。

    于是,众人一下子冲到了大理寺卿面前,叽叽喳喳:

    “纪大人,留步留步!”

    “纪大人站累了吧,可有雅兴去我那里喝口茶水?”

    “纪大人,等下值后,吾欲设宴,还请纪大人赏光一二——”

    ……

    纪怀仁在众人的围追堵截之下,急得面红耳赤,官帽都有些歪斜,他一边扶正官帽,一边皱眉道:

    “尔等何必如此?有什么话不妨直言!”

    群臣面面相觑一番,这才有人小声道:

    “那纪大人,此番平阴侯之事,可是圣上让您与林大人、余大人一同密查出来的?”

    纪怀仁一听这话,顿时就明白这些大臣是什么意思了,这是怕圣上暗中监视、调查他们。

    纪怀仁一向循规蹈矩,忠心耿耿,他清楚的明白,眼前这件事他若是不解释清楚,只怕会让百官心生畏惧,以致朝野动荡。

    但,那个少年在吏部之中并无名姓,纪怀仁也不知圣上究竟意欲何为,只能斟酌道:

    “此事并非吾等之功,乃是一人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平阴侯作恶的蛛丝马迹,顺藤摸瓜,找到了平阴侯欺君罔上、草菅人命的证据。

    不过,诸位同僚只要立身行事正直得当,便可高枕无忧。圣上乃圣明之君,不会冤枉任何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罪人!”

    众臣:懂了,圣上是真有暗地调查的机构!

    什么一个人机缘巧合之下发现的,只搜罗扳倒平阴侯府的证据就不是一件简单事儿!

    纪大人真是好人啊!

    这种关键信息都透漏的这么隐晦呢!

    纪怀仁并不知道众臣如何想的,他将自己能说的缓缓道来,随后看了一眼众人,这才高深莫测的抬步离开。

    而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京城一带的的官风达到了大盛开国以来的顶峰。

    连成帝都对此有些百思不得其解,但他捋了一下时间,发现正正好是自己处置了平阴侯府后的事儿,也是不由抚须一乐:

    “平阴侯府树大根深,朕苦其久矣,那徐瑾瑜只得了些许蛛丝马迹就可将其罪证查实,且还能让朝堂添了几许浩然之气,实乃朕之福将!”

    冯卓也是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有些人的运道天生就是旁人羡慕不来的,圣心难得,可人家紧紧一首诗就可以将圣心死死抓住。

    更不必提,人家还未入朝,就已经办了正正好办到几件圣上心坎儿上的事儿。

    徐瑾瑜并不知道自己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等到次日,他便与信兄一道回了徐家。

    一夜的动荡,让两个少年归家的心愈发迫切,师信还好,虽然三位大臣考校他之时很是不客气,但却不比徐瑾瑜那边惊心动魄。

    且因师信自幼苦学,进了东辰书院之后,身边一个天才,一个卷王,更是锐意进取,毫不懈怠。

    不说三位大臣,就是成帝过后听了一耳朵都十分满意,这次听师信要回去告知生母这件事,成帝也未拦着,还赐下了马车和侍卫。

    最后更是直言相告,等他日礼部拟好日子,备好礼服,便会迎莲妃和师信回宫。

    不说别的,只莲妃为他教养出来这么一个优秀的儿子,又能在花楼之中保持清白之身,并坚守至今。

    那个曾经即便肌肤相亲过,但却一直素未谋面的女娘值得他这般敬重。

    今日天气晴朗,外头的阳光耀眼夺目,师信看着不远处的小石村,心里却紧张起来:

    “瑾瑜,你说娘会不会不想进宫?”

    以徐瑾瑜对于曲氏的了解,这位曲姨母看着是个随和的人,可是内里却以信兄为重,只要信兄亲口劝说,不成问题。

    而信兄的身份,便注定了他们母子二人无法平静的如寻常百姓过日子。

    这一次,是莹莹案来得及时,否则只怕他们早已经不知不觉殒命了。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