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84节

第(2/4)节
若是想看,自己取就是,我不忌讳别人看我的医案。”

    作者有话说:

    25,出门一趟,一个小时后回来继续码字。最少也还有一章……

    第113章经方大师

    ◎建议他来苏北找一个谢芸的名医◎

    京师中医药大学来的这群名医大家们都见识过谢芸拿出来的药方有多么厉害,因而这会儿看谢芸写的医案的时候,他们心里都没有半点儿轻视。

    第一眼看,就觉得这医案写得很认真,不仅继承了古时名医们那种详细记录还分层次记录的方法,谢芸还在每个诊断后面都写上了她的用药。

    最后合方的时候,谢芸是把不同症状需要用的药材组合在一起,再利用药物的君臣佐使来调配剂量,并将一些功效相近的药材进行合并,尽量精简药方。

    根据谢芸的医案来看谢芸开的方子,用药精准不说,思路也是一目了然。

    周自渡教授这下明白为什么看不懂五虎两仪口服液的药方配伍了,因为他沿用的是祖传的那一套思路,先找到历史名家治疗这一类病症时惯用的方子,然后套到眼前的患者身上,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而谢芸是针对患者量身定制一套药方,配制中成药的时候,谢芸则是在那些繁复的药方中精挑细选,挑出一张药方里最具有精髓的药材。

    京师中医药大学来的名医名家们都在通泰堂里开了眼。

    “嘶,这得多么高深的诊脉学功底啊,靠着脉诊就能判断出这么多的病来。”一个老专家说。

    另外一个老专家道:“不只是诊脉学的功底足够硬,她的用药功底也很扎实。一般人哪里敢像她这样天马行空地用药?最后合方时对药材的掌控,更是可以说妙到毫巅,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

    还有专家看完谢芸的医案之后,直接建议周自渡把谢芸给挖去京师中医药大学的,“周校长,面对方剂学搞得这么明白的真专家,我这点方剂学的本事实在不敢拿出来献丑啊……你把谢大夫挖去咱京师中医药大学来讲方剂学吧,我就不误人子弟了。”

    这位专家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方剂大师,张忠林教授,医圣张仲景的嫡系后人。

    周自渡校长一听,立马安抚张忠林教授道:“忠林啊,你可千万不能这么说,你的方剂学造诣也是很高的,同谢大夫的方剂学造诣各有千秋。你是华夏方剂学领域的集大成者,不管是哪个派系的方剂学,你都有丰富的阅历,用到的时候信手拈来,而谢大夫的方剂学更像是神来之笔。”

    “她这一套很厉害,可真要是教学生的时候,我担心学生很难学会,而你的授课已经很系统了,虽说培养不出神医,可我们京师中医药大学为社会输送的中医药人才都是合格的传承者,前几年虽然开方用药时略微稚嫩了些,但磨炼上几年,哪个不是一名好医生?这里面都有你的功劳。”

    张忠林教授摇头,“我脑子里的那点东西,就是一遍又一遍地嚼前人嚼得没味的东西,哪像是谢大夫这一套,她诊断的病人,全都是她自己诊断的,病情是她判断的,药方中用到的每一味药都是她深思熟虑过之后觉得最合适的,哪像我开的那些方子,全是借古论今的夹生饭。”

    “周校长,我也劝你尽快同谢大夫谈谈,这样的人才,我们京师中医药大学不能错过。她的才能已经充分展现出来了,若是被地方中医药大学挖走,我们如何对得起校名上的最前面的那两个字?”

    周自渡校长犹豫了片刻,点头道:“我心里有数。”

    ——————

    等谢芸送走排队的最后一个病人后,周自渡校长就表明了自己的想法,“谢大夫,我们京师中医药大学来,是希望你能加入京师中医药大学,与全国奋斗在岐黄领域的同行一起,共同努力,一道为重现中医药的辉煌而奋斗,一道为护佑华夏生民的健康而驻守。”

    若是放在之前,谢芸还会心动一下,可她现如今已经同花溪医学院和协荷医学院搭上了线,虽然没有被聘任过
第(2/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