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节
第(2/3)节
王睿也完全没想到太子的这把火莫名其妙地就烧到了他们国子监,连忙作揖道:“殿下放心,老臣会安抚好监生的。”
谁都看得出来,太子已经打定了主意,他们为人臣的还是听话些得好。
顾非池微微一笑:“国子监监生乃朝廷未来之栋梁,他们若连朝廷的目的也看不清,一味只知道瞎闹的话,将来入了仕途,也是废物。”
“朝廷不需要废物。”
说这番话时,他一直在笑,眼角眉梢却透出几分凛冽,语调犀利冷硬,众臣皆是心里咯噔一下。
他这话就是在说,若是有学子瞎闹腾,那就革了学籍,甚至于禁止科考。
徐首辅想起刚刚路上那个举着请命书的举子。
的确,连朝廷的意图都握不清,读书读傻了的人,要了也没用,将来就是考中了进士,也只会给朝廷瞎添乱。
要是来年春闱不小心录取了这种学子,自己多半真得去闽州反省。徐首辅觉得自己的前途简直危机重重,第一个响应道:“殿下说得是,科举取士是为取才。”
王睿也跟着:“是是是。”
他连连点头,觉得自己简直要犯心悸了。
等今天回去后,他得好好警告那些监生们一番,绝对不能让他们犯傻,否则太子爷肯定要找他!
顾非池对首辅与王祭酒的识时务还算满意,随手又抓了个壮丁:“唐越泽。”
唐越泽:“……”
他本来觉得自己被传唤来文华殿就是凑凑数的,方才看着他们被训,他还暗自庆幸自己只是个闲散皇子。
这会儿冷不防地被点名,他吓了一跳,讪讪道:“太子?”
“你去盯着这件事,十天内,必须有个章程出来,公告天下。”顾非池现在也只是提出了一个大致的想法,具体怎么实施,还得由内阁拟出章程来。
这件事说穿了,就是告诉商贾们朝廷会为了重建北境,会论功行赏,但这“功”具体要怎么论,可不是一句话这么简单的。
唐越泽心里算了算时间,这是要在封笔前拟出章程公告天下吗?
这时间也太紧张了!
想归想,他半句推搪也不敢说,连忙应道:“是,太子。”
“王尚书,”顾非池跟着又跟着点了户部尚书王寅的名,“国库现在有多少银子?”
“五百两万。”王寅立刻报了个数,又暗暗地擦了把冷汗,庆幸自己背过。
大景朝每年国库收入除了现银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以纳粮的形式征收。
顾非池皱了皱眉:“这都快过年了,连各州的秋税都好没收齐,这是打算赖过年吗?”
“……”王寅头大如斗。
往年啊,南方那几州的秋税拖到年后也是常有的事。
不过他也猜到了太子回来要过问这件事,忙不迭道:“殿下,十天内……十天内,秋税就能收齐。”
下一刻,顾非池的目光又扫向了锦衣卫指挥使龚磊。
“抄了宁王府,有多少?”
龚磊当即禀道:“回殿下,各种现银、田地、宅子、商铺、金银珠宝以及古董字画加起来,臣估算着至少价值两千万两白银。”
龚磊说着,也是心惊,没想到宁王府竟然出乎他意料的富庶。很显然,宁王过去这十来年奉皇明四处监军,暗中收受了不少好处。
“这些银子全都归入国库。”顾非池又道。
这前一句令王寅一喜,而下一句又让他心里咯噔一下:“一个月内,需要有五百车粮草送去北境。”
五百车?!王寅瞬间打了个激灵,差点脱口想说不可能。
顾非池微微挑了下剑眉:“办不到?”
“办得到!”王寅肃然起敬,三个字说得是掷地有声。
他内心在哭,可脸上却义无反顾,一副信心十足的样子。
一会儿散了,他就去殷家,抱紧殷家老哥的大腿,求求他再介绍几个粮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