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14节

第(2/3)节
送去怡亲王府后,怕是根本就没被打开过。

    也就是说,这帖子十有八九根本没到过宁舒的手上。

    是啊。

    以宁舒的性子,就算真的有什么要紧事来不了自己的小定礼,也会亲自上门跟自己说一声的。

    萧燕飞屈指在茶几上轻轻地叩动了几下。

    方才那位嬷嬷,梳着再简单不过的圆髻,头上只戴了一支碧玉簪,走路时,腰板挺得笔直,每一步都像是尺子量过似的,没有分毫的偏差,说话时,总是抬一抬下巴,一副用鼻孔看人的样子。

    萧燕飞忽然感觉到了一种莫名的熟悉感。

    她叩动的手指停下,转头对海棠说道:“海棠,刘嬷嬷应当还没走远,你让祝嬷嬷去送送她。”

    海棠连忙应命,匆匆地出去把萧燕飞的话转告了西厢的祝嬷嬷。

    “这事交给我!”祝嬷嬷一听说姑娘又有差事给她,就像是打鸣的公鸡似的神采奕奕,略微整了整衣裳,就疾步匆匆地追人去了。

    一阵紧赶慢赶后,祝嬷嬷在仪门附近终于把人给追上了。

    咦?

    祝嬷嬷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喘息连连,定睛一看,从前方那老妇的背影与步伐,认出了这是老熟人。

    想起海棠方才说来人是怡亲王府的嬷嬷,祝嬷嬷表情古怪地挑眉,高喊道:“刘嬷嬷!”

    祝嬷嬷快步朝刘嬷嬷走了过去,笑容客套。

    前方的刘嬷嬷闻声也停下了来,慢条斯理地转过了身,“祝嬷嬷。”

    “我刚才听说来了位刘嬷嬷求见萧二姑娘,模样听着就像姐姐你,没想到还真是。”祝嬷嬷笑眯眯地试着套话,“老姐姐怎么会去了怡亲王府?”

    这位刘嬷嬷明明是凤仪宫里伺候的嬷嬷,而且还是皇后身边的亲信。

    刘嬷嬷抚了抚衣袖的镶边,似笑非笑地叹道:“你我都是做奴婢的,还不是主子让我们去哪儿就去哪儿。”

    祝嬷嬷听出了对方的语外之音,是皇后让她去怡亲王府伺候宁舒郡主的。

    祝嬷嬷心里略微松了口气:这姓刘的,从前在皇后跟前总是跟自己争功,找机会就要踩上自己一脚。还好皇后没让这老东西来姑娘这里,不然,她定是又要和自己争了。

    想着姑娘交代的差事,祝嬷嬷脸上笑得更亲和了,又唤了声“刘姐姐”,打算再打探几句。

    然而,刘嬷嬷不欲多言,随口敷衍道:“我还有事,今天就先走了,改日回了宫,我再与妹妹叙旧。”

    说完,刘嬷嬷就踩着马凳上了一辆青篷马车。

    马车缓缓地驶出了殷家大门,刘嬷嬷挑帘朝站在仪门那边的祝嬷嬷看了一眼,撇了撇嘴,就放下了窗帘。

    刘嬷嬷坐在马车里闭目养神,又返回了怡亲王府。

    在内仪门处下了马车,刘嬷嬷一眼看到了前方停着一辆熟悉的黑漆描金平头马车,车盖四角各垂着精巧的铜铃。

    这不是……

    “承恩公府来人了?”刘嬷嬷眼睛一亮,连忙抓了婆子问。

    那婆子点点头。

    刘嬷嬷又问了两句后,便拎着裙裾快步去追,总算在宁舒的院子口追上了承恩公夫人的肩撵,上前又是问安,又是行礼的,奴颜婢膝地换了一张殷勤的笑脸,全然不复在殷家时的不苟言笑。

    “国公夫人,这边请。”

    刘嬷嬷殷勤地给承恩公夫人指路,直接就把人带去了宁舒的院子里。

    庭院里安安静静,那些丫鬟婆子各司其职,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见刘嬷嬷带着人进来,一个个头也不抬,只当没看到。

    承恩公夫人没说什么,只是略一顿足,攥了攥手里的帕子。

    刘嬷嬷瞧出她的不快,忙赔笑道:“国公夫人,郡主就在里面。”

    屋子的门大开着,廊下站着两个小丫鬟,目不斜视。

    看着堂屋里空荡荡的,宁舒并没有出来迎自己,承恩公夫人蹙了蹙眉,不满地心道:没规矩!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