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74节

第(2/3)节


    石仲魁心里暗笑,既然是座师,哪里能说弟子抬举师傅的。

    刘忠坤这是高兴过头了,心里也已经没觉得自己高他这个弟子一等,这才潜意识的把两人之间的关系放在平等位置上。

    而且这是典型的反话和自卖自夸,但别人却没法说他。

    一句道义所在,就能堵住所有人的嘴。

    又恭维了刘忠坤几句,这才升堂算是正式结果案子。

    然后刘忠坤开始公司公办的同时,又如石仲魁期待的一样,“石大人,本官虽然接了这案子,但只能上报给宗人府,同时也只能肩负协助和督促的职责。

    结果会如何,就不是我这顺天府府衙能决定的了。”

    “大人放心,下官的要求也不高,只要北静郡王水溶交还那串鹡鸰香念珠,维护朝廷令法和纲常便行。

    免得翰林院修史时,还要在史书上写上这一笔,其他的那是宗人府的事。”

    刘忠坤和公堂上顺天府大小官吏被他这句话,说的仿佛浇了一盆凉水一样,浑身都颤抖了一下。

    一句‘史书上写上一笔’别说水溶了,就是皇帝和太上皇都不敢轻视。

    而且翰林院确实一边负责记录朝野上下发生的事,一边又负责修历史。

    今天皇帝不让写,十几年、二三十年后,皇帝都换了一个时就难说了。

    甚至新皇帝根本没那个心思,一字一句的看完以十万字计算,有枯燥乏味的前朝史书。

    而负责修订史书的新一代翰林们,屁股绝对坐在前辈们的这边。

    再说史官中头铁的人就更多,你不让写,老子偏要写,皇帝来了都没用。

    可这些史官却极怕翰林院的大佬。

    你写你的,明日我就给你改了,就算你撞墙自杀也是白死。

    因为很可能根本不会记录,若是不能在史书上留下这一笔,并且留下自己的名字。

    过不了几年,根本没人在意你这个人和这件事,那就真是白死了。

    石仲魁离开顺天府后,先去了翰林院报道,随后又在一群翰林和小官小吏们注视下去了礼部。

    见他走进礼部衙门,外面顿时再次议论纷纷起来。

    之前在顺天府状告和贾家是世交的北静郡王水溶,已经让人有些不理解了,现在又跑去礼部,鬼知道他又要把谁拉下水。

    而贾家荣国府这边,早就叫乱成了一团。

    水溶当初送的那串鹡鸰香念珠可是当众给了贾宝玉,贾政当时心里就不愿意接,但众目睽睽下不让贾宝玉接的话,等于是在打水溶的脸。

    四王八公虽然算不上共进退,但一家有事别家帮忙的惯例,这些年基本上早已经成了默契。

    加上贾家十几年以来,也就贾政一个人算是真正的入朝为官,如何敢得罪铁帽子王一样的水溶。

    更不会在众多亲友、世交在场时,公开落了水溶的面子。

    而且这事已经过去快3年了,早就没人在意,但石仲魁现在一提,又把贾家立在风口浪尖上。

    若不是贾琏之前回来禀告过,石仲魁答应帮忙的话,此时贾家说不定已经认为石仲魁这是在落井下石。

    不过贾母、贾政和贾赦心里还想着石仲魁可能是迂回,一群女眷们可就没那么长远的眼光了。

    更没那么好的定力和智慧想那么多。

    而且王夫人因为涉及到贾宝玉,心神早已经乱了。

    看着被贾母搂在怀里,在贾政目光下吓的像鹌鹑一样的宝玉,不由悲从心里来的哭着道,“老太太,这姑爷到底是想救珍儿,还是想连带宝玉一起给害了?”

    “住口。”

    贾政暴怒的猛的一拍桌子站起来,眼光仿佛要吃人一样的盯着王夫人道,“再胡言乱语,今后你就去佛堂一心礼佛好了。”

    这话一出,不仅王夫人脸上发白,其他女眷同样吓的身子微微颤抖起来。

    说是礼佛,其实就是变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