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节
第(3/4)节
转眼间,孟卫东到了三十而立的年龄。他的新同事丁海洋亲自找上门,问:“孟哥,我就是来问问,你还有没有抱养孩子的想法?”
孟卫东倒是没有立马回绝,而是问:“怎么回事,你说说看,什么情况?”
丁海洋是刚退伍的军人,前几个月因伤退伍后,被安排到市百货大楼当司机,成为孟卫东的新同事。
丁海洋退伍前,跟战友一起执行特殊任务,任务结束后有死有伤。而不幸牺牲的那名战友老家是西部农村的,家里比较穷,本来战友当兵有了津贴后,家里情况好了些,他才娶上媳妇。可战友一牺牲,即便上面给了抚恤金,日子也不好过了。
尤其是战友媳妇的娘家非得让媳妇改嫁,还不让带孩子走。当然,战友他娘也不想让俩孙子跟他们娘改嫁。可是其他儿子都成家立业了,家里条件都不好,她自己有病还是靠儿子养,也养不了两个孙子长大成人。于是两个孩子的去处成了大问题,只能暂时跟奶奶轮流去叔伯家混口吃的。
丁海洋跟那名战友关系很好,上班前去看过两个孩子,后来从别的战友那里得知,孩子奶奶因病去世后,两个孩子过得很差,跟小叫花儿差不多,便生出替俩孩子找条出路的想法。他自己倒是想养俩孩子,大不了一辈子不结婚了,可他老娘死活不同意,说他敢养那俩孩子,她就上吊。
他娘是这么说的:“儿啊,娘不是不心疼那俩孩子,你要是偶尔接济俩孩子一把,娘也不拦着,可你要是因为俩孩子不结婚,娘死活不答应。咱老丁家可就你一个儿子,还指望你传宗接代呢,你不结婚哪成?”
总之,丁海洋做不了自己的主,于是把目光转向四周,看有没有合适的人家收养俩孩子,给俩孩子找条出路。当他得知孟卫东没孩子,人品又不错后,于是便来家里问问孟卫东的意见。
孟卫东没有立马答应,而是说:“回头我问问你嫂子,如果她同意,我这里就没问题。”
燕薇得知俩孩子的情况,也觉得孩子可怜,好歹孩子父亲是烈士,总不能让俩孩子讨饭吃,于是便说:“要不咱领回来养着?就是咱俩没养过孩子,不知道能不能管好他们?”
养孩子可不是只管吃饭穿衣,还得让他们成才。再一个,不是自己亲生的,关起来束手束脚,怕养不好别人会说闲话。
在孟卫东看来,这都不是事儿,“你想养的话,明天我给丁海洋说声,早点把孩子领家来。”
第70章领养孩子
丁海洋听孟哥同意收养俩孩子,特别高兴,他赶紧说:“孟哥,你放心,那是我战友的儿子,就算我没法亲自养,也不会烦着不管,孩子有啥事我也会帮忙。”
孟卫东认真说道:“既然我们答应领养孩子,便会好好养,你只管监督我们能不能把孩子养好便可以了。”
为了早点让俩孩子接受他们,孟卫东和燕薇特意请假买了些孩子能用上的衣服零食,去丁海洋战友的老家接孩子。当然,丁海洋没有放任不管,他也跟着去了一趟。
既然要领养孩子,肯定得把领养手续办好,不能去了不办手续便把孩子领走,万一被人诬陷拐卖孩子就麻烦了。
孟卫东三人找到当地武装部,武装部领导听说他们来领养烈士子女,便出了一辆吉普车,带他们去办领养手续。
有武装部出面,领养手续更好办了,起码找到村领导开证明,找孩子家属签领养同意书,孩子叔伯没有敢提反对意见的。就是孩子几个婶子大娘有意见。
“俩孩子吃我们几家几个月的粮食呢,你们以后是孩子爹妈,不给我们补上粮食缺口?”
西部缺水,农村更看重粮食。要不是怕俩孩子饿死会有人查,当叔伯的也不愿养俩孩子。
燕薇看着干瘦黢黑的几张面孔,没有为难他们,直接给了二十块钱和十斤粮票,算是前一阵养孩子的补贴。
俩孩子叫李志国和李志军,孩子名字都是他们出生后爸爸取得,大概希望孩子长大后能为国家和部队做贡献。
第(3/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