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节
第(2/3)节
,江楚不知道,但有总比没有好。
带着这些东西,江楚就去看望张婶和仝安宝了,只是在离张家还有三条街时江楚就又来了一波骚操作。
她把马车帘掀开,把自己刚刚采购的那些东西全都放到车口的位置,让所有路人都能看到自己的这一车物件,然后遇到一个老妇人就会停下车子问——
“大娘,我要去游子送东西,快过冬了,那孩子穿的可单薄着呢,只是不知道他和张婶在不在家,我也害怕带着这么多东西白走一趟。”
江楚问的时候,是知道问题答案的。
张婶是经常在家的,仝安宝则会常常往外跑,大概是因为张婶就是想等有人把仝安宝给送上门。
至于仝安宝,他虽然傻,但内心深处也知道张婶对他不好,在家吃不好睡不好,还不如去外面,虽然外面有人奚落他,但总归是不会有人打他。
有时候路上碰到一点好心人,他的吃食也能有着落。
江楚问这两人在不在家,问问题是假,让人看到这一车的东西才是真。
反正只要有一个人在家就够了。
“哟,我还真不知道,不过张嫂子很少外出,多半是在家的,你且过去看看吧。”那大妈说着,目光在扫到车上的好东西时就有些羡慕了,“姑娘买的东西也着实太多了些,他们就娘俩,哪里用得上这些。”
江楚不由笑了,“怎么用不上呢,上次我去看望游子,发现他的被褥薄的很,那床板上的钉子都突出来一大截呢。况且他这么瘦,是得好好补补。”
说完,江楚道了谢,就让车子继续走了。
留下那大娘一愣。
床板上竟然会有钉子?
关键是,张嫂子那么爱惜她的儿子“大福”,竟然会连这事都发现不了?
江楚一个外人,去一趟就看到了,可她一个当娘的怎么会粗心至此?
第245章布局
江楚的这段戏,在接下来不断上演着。
她几乎每走半条街就会找个人问个话,问的全都是些年长妇人,问完后哪怕这些人告诉了她答案她也不在意,下条街时继续问。
问了大概五六次后,江楚就没再问了,因为张家快到了。
无忧一路上都是很懵的看向江楚。
小姐不是这样的性子,今天这是怎么了,怎么做个好事还闹的满城皆知?
还有,重复的问题问个五六次,这是要干什么?
无忧的时间都是在江府里花的多,并不知道城中有关游子的一些言论,也不知道江楚这是想要搞哪出。
江楚也没给她解释,自己这么做当然是有用意的。
既然找到了仝安宝的家人,决定接他离开,那有一些局也该布了。
流言的威力自己可是真切体会过的,它能伤人,但也能帮人。
现在张婶在大家眼中就是善良又可怜的妇人,这是为什么?当然也是同样的方法。
她借城里百姓的口来宣传自己,容许仝安宝每天在外面跑,认识仝安宝的人越多,就会有越多的人知道她的经历和付出。
江楚也只是用了同样的方法,不过她觉得自己这招的效果比起张婶用的效果更好。
想想看,一边是有个寡妇因为好心收养了一个傻子当儿子。另一边是寡妇借收养之名,实则是想借傻儿子来赚取同情从而敛财。
哪件事传出去更让人震惊?
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大家在关注这种坏事上有着天然的热情。况且江楚刚才“问路”的人都是那些儿女长大后自己没事做、成天在街上唠嗑闲逛的大妈们,正是属于最长舌的那个群体,
铺子里的顾客,加上大妈们,可能用不了几天城中就会传出猜疑的传闻了吧?
江楚勾了勾唇,看到张家到了后就让小厮去敲了门。
“哎哟喂,这姑娘您啊!”
张婶一开门就看到了马车和小厮,正在疑惑这是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