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23节

第(2/3)节
来这里,肯定不是只听好话的,干爹把他说得像个孔圣人似的,完美无缺,但这世上那里有什么完人?对吧,我真正想知道他的……干爹懂我的意思吧。”

    牟斌一愣,问道:“徐琼早就告老还乡,无官一身轻,退出了礼部,把一切都交给了李东阳,他到底犯了什么事?你这样查他?怎么连我都不知道?”

    陆善柔说道:“干爹啊,您还没有解答我的问题,您就问了一堆问题。到底谁问谁嘛。”

    牟斌只得说道:“人无完人,徐琼在应天府南京翰林院的时候,的确做了一桩事,被很多文官批评,但……这件事,说白了,也不算什么大事,就是阵营不同而已。”

    陆善柔却来了兴趣,“我想听的就是这个啊,干爹请讲。”

    “论理,他都已经退隐官场,我不该旧事重提的。”牟斌先卖了个关子,然后说道:

    “可是你既然开了口,又不是什么说不得的大秘密,我就告诉你吧……”

    原来,徐琼才华了得,又劝学新人,推行儒学,广结善缘,在应天府南都翰林院混得如鱼得水,一路升迁到了侍读学士,执掌南都翰林院。

    翰林院本来是清贵之地,他在南都翰林院当侍读学士,官运已经到头了,但是徐琼志向远大,他不想一辈子都在远离权力中心的南都,养花喂鸟过一生。

    南都的六部、翰林院基本都是摆设,没有实权,用来安顿那些被贬斥、排挤出北京城的官员们。

    徐琼渴望回到北京城,掌握权柄。

    所以,按捺不住的徐琼开始找捷径。

    怎么找捷径?

    成化年间的捷径能是谁呢?

    当然是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万贵妃啊!

    徐琼远在南京,走不了万贵妃这个捷径,但是当时守备南京的太监黄赐,是万贵妃跟前的红人。

    为了搭上这个关系,徐琼就讨好守备太监黄赐。

    刚好,黄赐的亲娘死了,大操大办母亲的丧事。

    徐琼要带着南京翰林院的翰林们去给黄母凭吊上香。

    徐琼还准备了亲笔写的祭文。

    但是翰林院以清贵自居,绝大部分翰林都不屑于太监结交。

    看着执掌南京翰林院的徐琼对黄赐卑躬屈膝,觉得徐琼侮辱了翰林院的名声,纷纷大骂徐琼,其中,编修陈音骂的最狠:

    “堂堂翰林相率而拜中人之门,天下其谓何?斯文其谓何?”(注:出自明,焦竑《玉堂丛语之五》)

    还有翰林把守备太监黄赐做的“好事”拿出骂。

    黄赐贪得无厌,应天府在长江下游,江中有泥沙沉积形成的沙洲,全部被黄赐圈起来,成为他的私产。

    同时,由于长江下游泥沙沉积严重,水位随之上涨,淹没了江边的田地。

    但是淹没在水底的田地,黄赐居然照样要收农民的税!

    你说可笑不可笑?农民要为根本不存在的田地纳税!

    仅仅这两项恶行,就足以证明黄赐是个坏东西,现在堂堂翰林院的首领徐琼要带着整个翰林院给黄赐之母凭吊,当然是一瓢水倒进油锅里,炸了锅。

    翰林们对黄赐的厌恶、不满,全都发泄在徐琼身上。

    反正已经被贬到了南京,爱咋咋地吧!

    骂个上司怎么了?反正老子要一辈子坐冷板凳,升迁无望!

    徐琼被骂得斯文扫地,迫于手下们的压力,没有去凭吊黄赐的母亲。

    虽然最终万贵妃这条捷径没有走通,但是徐琼的形象大损,读书人就是如此,以前多么崇拜一个人,一旦不符合心中的要求,骂起来就有多么狠。

    徐琼为此一度两面都不是人,万贵妃这边的太监群体觉得他不够意思,南都这边的读书人觉得他是个伪君子。

    这是他在应天府南都外放二十四年里最大的挫败,也是最大的“污点”,之后还时不时被人翻旧账,拿出来唾骂。

    “是这样啊。”陆善柔很失望,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