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节
第(2/3)节
母子两个相顾无言片刻,皇帝说:“儿子早已成人,前朝的事情应付的来,母后颐养天年便好,少操些心吧。”
太后本就因为今天做的事情备受煎熬,闻言落寞地垂头:“给皇儿添麻烦了。”
皇帝叹口气,安慰几句,没有什么效果。
便不再多言。
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太后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没有问纤云宫的后续:“桂华,你说,华妃到底有没有喝那碗药?”
“奴婢不知道,但有没有喝,对圣上来说,意义都不大。”
就皇帝现在的样子,就是华妃生不出来,他也会从别的嫔妃甚至宗室里抱一个孩子给她。
太后长叹:“是啊,没什么意义,倒坏了我们母子的情谊。”
第64章
秦玉逢被放出来的时候,差不多是二月。
冰雪消融,万物复苏,桃花都开始绽放了。
正适合迎新妃入宫。
因为是以“考察皇后人选”为由选入后宫的,没有搞选秀的流程,人选由前朝商议。
皇帝过目,太后审批。
然后贤妃安排宫室。
秉承着贵精不贵多的理念,这次得到大家一直认可的共有三位新妃。
第一位是内阁首辅墨成的侄孙女墨染香。
墨家是个半隐世的古老家族,京官里只有墨成这一位官员,祖地那边有几位参与州郡事务的成员,主打的就是一个高风亮节,荣辱不惊。
这位墨娘子据说七岁能诗,十岁琴引百鸟,十三岁著《寒香谱》一册,十五岁及笄那年,容貌惊艳了无数人,去墨府提亲的人从城头排到城尾,剩下的男人是自觉不配不敢上门。
正是因为太过优秀,她年过十八还未定亲。
如今中宫空悬,她来得正是时候。
皇帝对她表现出足够的重视,初封便是妃位,赐号“昭”。
比秦玉逢当初入宫的时候手笔还大方。
倘若不知道墨染香于后位无缘的话。
第二位是新任工部尚书文瑜的妹妹文紫蕊。
文氏同厉氏相同,都是在建国前的京城世家,不同的是,文氏并没有离京避祸转为豪强的经历,他们一直在京城。
谁占京城给谁打工。
文氏能在混乱期一直在京城混不是没有道理的。
他们家的人特别能生,而且还是保质保量的那种,即使折损在争斗中,也还有能拉出来撑门面的。
这家人因此很喜欢广撒网,夺嫡的时候文氏本身保持中立,却将族中三位优秀的子弟送给当时最热门的三位皇子当幕僚。
那三位皇子中目前唯一活着的就是怀王。
而怀王的正妃,便是姓文。
文氏因为立场问题很少有人身居高位,但中流砥柱里总有他们的身影。
文瑜当上工部尚书属于捡漏。
但并不妨碍文氏推他上台与其他世家竞争,也不妨碍文氏推他妹妹入宫去争夺皇后之位。
文紫蕊的履历不及墨染香厉害,但也十分漂亮,算是京城淑女的典范。
封的是文昭媛。
第三位是厉氏的淑女,名为厉新筠。
是秦玉逢堂嫂厉惠娘三叔的女儿,也就是太仆寺卿厉居的堂侄女。
厉新筠的履历跟前面两位相比逊色许多,唯一值得称赞是“持家有度”,帮她父亲打理了一部分厉氏的产业,赚了不少钱。
很显然是来凑数的。
她被封为修容,封号颖。
九嫔几乎满了。
或许皇帝也意识到这点,在新妃入宫前还做了一件事。
他把贤妃封作贵妃,把瑾修仪封作德妃。
贵淑德贤,现在前三个都被占了。
再往上就只有位同副后的皇贵妃和皇后,要想到达那个位置,难度不是一星半点。
大家对皇帝的这个决定感到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