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55节

第(2/3)节
,百姓才能在灾难中活下去!

    六月初九,上京的救援终于抵达蜀州,上千车粮食运送过来,又陆续分发到各县。

    清河县被堵住的路被清理干净,马车载着粮食赶到时,整个县城的人都迎了出来。

    郝良山激动的泣不成声,跪在地上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

    县志记载,洪武三年六月,清河县遭遇地动,百姓死伤数万,牲畜不计其数,田地均被毁坏。

    因路途遥远,山路难行,赈灾的物资第二年秋才送至,清河县幸存者不过七百六十人……

    一个上万人的县城,最后只剩下七百人,听起来骇人听闻,但确实是武朝发生的事。

    所以郝良山才明白,赈灾物资一个月送到意味着什么,他们何其幸运生在这个朝代!

    赵骁派士兵们清理被掩埋在废墟下的尸首。

    医学院的师生们负责诊治在地动中受伤的百姓。

    橡胶布也派上大用场,蜀州六月是雨季,大雨连绵数日,如果没有这些防水布,肯定有不少人要被雨淋病。

    宋玉竹免除了蜀州三年税收,拨款三百万两用于基础建设。各地富商也相继慷慨解囊,捐了百万两银子。

    接下来坚强蜀州百姓,会用双手建造新的家园。

    第150章故交

    七月,上京突然热闹起来。

    各地官员纷纷入京参加第一届全国官员会议,还有各州府选拔出来的运动员,要在上京参加第二届全国运动会。

    离着上京较近的几个州府,提前十天半个月出发就行。但地处偏僻的州府,必须要提前几个月就开始往上京赶。

    为了迎接这场盛大的狂欢,上京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比过年都热闹。

    上京的驿站也人满为患,有钱都没有房间住,连周边的州府也都住满了人。

    “老爷,里面没客房了。”一个穿着朴素的小厮从客栈里出来,擦了把脸上的汗。

    门外站着一个身高八尺,身材壮硕的男子,他手里牵着头驴,身上背着包裹,脸上的汗水不停往下流。

    上京的七月正赶上三伏,天气闷热的上不来气。

    此人名叫韩松,是肃州平南县的县令。虽然官员上京大多都比较朴素,可像他这般只带了一个小厮,骑着驴来的实属罕见。

    是因为平南县太穷了,穷的连匹马都没有,韩松的俸禄都填补了衙门,这次出门还是东拼西凑出十两银子。

    贫穷跟平南县的地理环境脱不了关系,那里有一多半的地方是沙丘,另外一部分是峭壁,只有中间一点良田,养活了七千余口人。

    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平南县的百姓春秋两季种地收割,夏天和冬天就上山打劫过路的商贩以此为生。

    州府曾派兵过去剿过两次匪,官兵一来,百姓就回到家老老实实种地,等官兵一走,又重操旧业,根本管不了。

    经年累月这地方就成了毒瘤,韩松也因治理不当,连续十三年考评都是中下,被困在平南县当了十三年的县令。

    “没有空房就没有吧,实在不行咱们就找处遮阴挡雨的地方休息。”反正路上都是这么来的。

    “哎。”小厮从他手里接过绳子,牵着驴走在后面。

    两人来到广华寺附近的一处梧桐树下。这棵梧桐树有上百年的历史,长的枝繁叶茂,树下十分阴凉,二人干脆就在这歇下了。

    小厮栓了驴,从包裹里拿出两块饼子和水囊递给韩松。

    “大人咱们为何不借住寺院?”

    韩松撕着饼子边吃边说:“你当寺院不花钱?兴许比客栈都贵,咱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坚持几日等会议结束就回去了。”

    这大饼放的时间久了,味道有些馊,不过没发霉就还能吃,可不敢浪费了。

    寺院响起钟声,从里面走出一个妇人,妇人怀里抱着一个不会走路的奶娃娃,手里还牵着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身后着几个丫鬟和小厮,应当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