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44节

第(2/3)节
 此人是户部员外郎名叫肖清池,当年不过是蜀州一名普通的县承,因治蝗有功被提拔进上京。

    宋玉竹派他去西洲治理蝗灾,务必将灾害降到最小。

    肖清池接到圣旨后,户部的同僚都对他升起一丝同情。治蝗是件苦差事,治好了有大功,治不好肯定会遭到连累,不过又有几人能治好蝗灾呢?

    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肖清池仅仅用了半个月就将蝗灾控制住,还解决的当地百姓的温饱问题。

    肖清池去西洲后,第一件事便是命人在各地张贴告示,凡捕蝗虫蝗子一斗者,可换粮食半斗,不要粮食就择成现钱三十文。

    老百姓一听,还有这好事呢?

    有人半信半疑的开始出去捕蝗虫,再拿到县衙去换粮食,没想到一斗虫真换回来半斗米!

    这半斗米足够他们一家人吃上十天半个月了!

    原以为今年蝗虫把粮食都吃干净了,大家都活不成了,没想到官府没有不管他们!

    百姓们抱着米心中百感交集,呜咽的哭起来,他们庆幸自己生在了这样的好年代,有国家管着再也不用经历前朝的苦难。

    百姓们纷纷出动前去捕蝗,有用渔网拦的,有拿木桶扣的,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年纪小的孩子和老人干脆拿铲子去田地里挖蝗虫卵。

    一开始大家都换粮食,等粮食够用了就换成现钱。最后这三十万两赈灾钱,一分不少全部发放给了灾民,西洲的蝗灾之难也迎刃而解。

    第140章发展

    肖清池治蝗有功,原本该回京领赏。可他思虑一番决定上书留在西洲一年,将蝗虫彻底绝了根防止明年再犯。

    因为冬季是灭蝗的好时节,利用冬闲时节,带领百姓将耕地里的蝗子翻出来冻晒,可以大大减少来年蝗灾的发生。

    宋玉竹看到他递回来的折子大为赞赏,大笔一挥直接封他为西洲同知,治蝗有什么需求尽管提出来!

    第二天早朝时,宋玉竹特地把这奏折出来,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念了一遍。国家需要这样的人才,更需要脚踏实地跟为民立命的好官!

    大伙听完心中只有一个想法,这小子得了皇上的青眼,要高升了。

    一眨眼天气就凉了下来,滨州的港口也即将修建完毕。

    滨州之前只是普通的民用港口,后来因为建设希望号,这里便成了水师驻扎地。不过港口没怎么修缮,一直沿用前朝留下来的旧港,看起来有些简陋。

    一个好的码头可以带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拿安顿特普港举例,十一世纪的时候,这里之前只是一个小渔港。

    后来经过几代人的投资建设,慢慢成为欧洲的主要港口之一,因其容易停靠船只便利,吸引了许多商船前来,所以才逐渐发展起来,有了今天的规模。

    滨州港口有三十余米的深度,可以停靠吃水线非常深的大型轮船,宋玉竹决定在这里建立一个大型的贸易港口。

    港口主要由码头、防波堤、引堤和护岸组成。1

    自打希望号启航后,工部开始着手建设这里,目前基本设施已经修建完毕,可以投入使用。

    整个码头都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看起来非常的壮观。

    港口周围还建了一批仓库,因为希望号上有许多橡胶,这些橡胶经过处理后才能使用,与其运送到其他地区,不如直接存放在这里来的方便。

    这些仓库以后也不会浪费,可以租赁给各地的船商用来存储货物,赚的钱正好可以用在港口后续的维护上面。

    十一月,希望号已经行驶到了福州海域,隔着海面能看见不远处的山脉。

    船上有福州来的士兵,他激动的指着远处的山道:“那是太姥山!我小的时候还跟父亲去那采过野菜呢!”

    其他人虽然没去过,这一刻也被他感染,纷纷跑到船边遥望远处的山丘。

    越往北走,天气越冷。

    腊月初六时,希望号途径东洲停靠。

  
第(2/3)节
推荐书籍: